loading..

学校要闻

【喜迎二十大·热议④】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青年学子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时间:2022-10-18

编辑:张艳梅

作者:纪苏芸

审核:欧卫军

来源: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凝心聚力擘画复兴新蓝图,团结奋进创造历史新伟业。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我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以多种方式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盛况。十年成就鼓舞人心,宏伟蓝图催人奋进。报告在全校干部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目标、新举措,围绕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坚定信心,真抓实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海大力量。本网将陆续刊发学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


食品科技学院生物与医药研究生党支部欧洁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前景光明的新时代里,作为一名生物与医药专业研究生,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深切寄望,怀抱梦想脚踏实地,立足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不断努力探索,争取实现研究领域的突破与创新,以实际行动大踏步赶上时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获得者、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孙宁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再次抵达重要历史性时间节点。认真观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现场直播,被习近平总书记报告中的很多话深深打动。党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非凡十年,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变化,成功跨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作为硕士研究生的我感触颇深。我将和同学们一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不断深耕,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优秀研究生干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2020级硕士陈方园

作为一名青年研究生党员,我们要肩负历史使命,与时俱进,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面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考验,勇于开展自我革命,增强本领、潜心科研、积极向上,在不断学习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磨砺自我,始终保持开拓创新的奋斗状态,切实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广东省环保种子志愿者、化学与环境学院2021级在读博士研究生谭宵

我为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感到无比兴奋自豪。曾经是一名政治辅导员,如今是一名博士研究生,无论是何种身份,都深刻体会到了党和国家的强大给个人发展带来的重要机遇。感恩伟大的党和国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会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回报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热血和青春。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段佳欣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了“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要求。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我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立志民族复兴,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切实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会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自省、自警、自勉,勤奋学习知识,刻苦磨练本领,努力增长才干。毕业后的我,也将选择扎根在党需要、祖国需要的地方,以青春之我奉献伟大祖国,争取在青春赛道中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水产学院海洋渔业系本科生党支部学生党员马宇坤

十年路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新时代十年,我深刻感受到祖国的日益繁荣昌盛和欣欣向荣。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与祖国同频共振,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热实践中书写精彩人生!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王皓

在非凡十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建设美丽中国取得的成效让我印象最深。我曾参加过共青团阳江市委主办的模拟镇长大赛,三次深入阳西县上洋镇学习实践,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生活中,我也感受着祖国的发展与进步,感受着百姓幸福感的日益提升。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我要更加刻苦地钻研专业知识,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检验学习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广东省优秀团员、船舶与海运学院轮机工程专业2019级学生贾宪章

日月开新元,万象启新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身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我立足实际创新争优,积极参与各项科研实践活动,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创业项目,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科研论文,获授权多项专利。未来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南路革命故事宣讲团宣讲员、机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2019级学生陈鑫礼

青年一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生力军。我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的未来发展蓝图倍感振奋。在即将毕业走上社会、开创自己人生事业之时,党和国家的战略谋划对于我们确立人生目标、规划职业生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聆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感觉方向更明、干劲更足了。我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青马学员、经济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1201班学生林东毅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当代青年的青春力量。同时作为团学骨干、青马班学员,更应该对党忠诚、严于律己、担当作为、敢为人先、积极创新,投身民族复兴伟业!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吴惠山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结尾部分用一段话殷切寄语青年,作为青年人,能够让党和祖国牵挂于心,内心感到无比激动。我们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善作善成,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勇于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作为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中的一员,我们当牢记总书记嘱托,努力加强支部建设,努力提升实验室全体同学各方面能力,争取成为科技创新型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校级优秀共青团员、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秘书1202班何诗莹

人生最浪漫的事莫过于,祖国召唤时,我们正青春。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我正努力向党组织靠拢,我深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要用实际行动去证明。作为党员发展对象、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我将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带领身边的同学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增强能力本领,以奋斗姿态、满腔热情和高昂斗志勇敢承担起属于青年的历史使命!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学专业1195班学生叶漫盈

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体现了党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永葆赶考的清醒与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奋力谱写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继续创造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外国语学院英语1197班方丹钰

金秋十月,天清气朗,山河锦绣。党的二十大在全国人民的热烈期盼中顺利召开,我也同样心潮澎湃、满怀信心!习近平总书记作报告时提到,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这是激励,也是鞭策。我们要不断增强时代新人的使命感、责任感,把握好青春年华,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本领,用自己掌握的专业技能向世界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阳江校区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21级学生彭伟坚

新征程、新蓝图、新机遇。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积极培养攻坚克难的优良品质,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敢于挑战自我、勇于突破极限。要积极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全方位综合发展,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阳江校区团委副书记、商学院大二学生黎永杰

作为阳江校区首批学子和学生干部,我们将胸怀国之大者、勇挑时代重任,持续提高综合能力素养,笃行不怠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积极做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不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谱写新的青春华章。


阳江校区商学院会计学ACCA4211班学生何汝彤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当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坚定理想信念、明确责任担当,不断在困难挑战中寻找机遇,寻找未来发展路径,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日常认真学习之余,要努力从多个方面去拔高自身的上限,多去参与科研、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锻炼提升综合能力,努力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 广东省 湛江市 麻章区 海大路1号 邮编:524088   邮箱: xzb@gdou.edu.cn

电话: 0759-2383111、2383333(党政办)、2396115(本科招生)、2396172(就业)、2382451(成教招生)、2362175(非学历培训)、2396185(研究生招生)

教育收费咨询/投诉电话:0759-2383153,邮箱:cjgzbgs@gdou.edu.cn

Copyright © 版权所有:广东海洋大学  粤ICP备06058882号

粤公网安备 44081102000020号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

旧版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