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下午,中山大学原校长、省科协主席黄达人教授应邀来到我校,在主校区多功能厅为我校党委中心组成员及处、科(系)级领导干部作了一场关于大学管理的专题报告。校领导关志强、何真、张兰英、陈泽球、章超桦、叶春海、朱坚真、刘东超出席了报告会。
报告中,黄达人教授结合他担任中山大学校长12年的工作体会和感悟,以及他卸任后通过走访国内外100多所大学管理者归纳出来的普遍认识和精辟论断,从对现代大学制度的认识切入,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生动翔实的事例,从大学要有多样性、大学的管理要尊重差异性、抓内涵建设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行政氛围、大学管理要强调坐言起行等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要办怎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办大学办什么以及用什么样的态度办大学等问题。精彩的报告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
在谈到大学的多样性时黄达人强调,对于国内的大学而言,海外优秀的办学经验应该学习、借鉴,但是不能简单地模仿、照搬。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关键在于尊重学校的办学历史,找准定位。越是强调内涵建设,越要关注学校的个性和特色,要走自己的道路。对于地方院校,首先应该立足地方,从实践出发,突出应用研究。对于行业背景比较深厚的学校,围绕行业办学更容易彰显特色。
黄达人教授指出,大学的内部管理要尊重差异性。他结合自己曾经担任综合性大学校长的经历,谈了对于文理医工的理解,说明尊重各个学科之间的差异是大学内部管理的题中之义。他以中山大学的人事管理为例,说明差异化管理是大学管理的精髓。他强调,院校两级管理的关键在于放权,要尊重文理医工等学科之间的差异,进而尊重学院的声音,就应该把管理的重心放在学院,将权力与相应的责任下移。
黄达人教授重申了他“办大学就是办环境”的理念,强调在抓学校内涵建设时,要特别重视行政文化建设,善于营造良好的行政氛围。认为好的行政文化甚至决定了大学的学术文化和整个文化氛围。大学的行政工作应该从属和服务于教学、科研工作,行政人员要心怀对学术、对知识的敬畏之心为师生服务,大学管理者要带头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氛围,尊重别人、欣赏他人,从而真正体现“教授就是大学”的理念。一所大学对行政序列中不同位置的干部应该有不同的期待。作为学校的中层干部,与学校、分管校领导的关系绝不仅仅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应该形成一种良性互动,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黄达人教授最后指出,大学管理要强调坐言起行。管理者要用好现有的权力,讲究做事的方式方法,树立共同的信念,“与其抱怨,不如实干”,要相信办法总是比困难多,以积极的态度去做事,而不要总是为失败找理由,让困难影响做事的心情。
主持报告会的校党委书记关志强指出,黄达人教授的报告立意高远、内容丰富,对于我们思考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建设以及个人的工作定位等问题都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希望与会的同志能结合学校、单位和自己的工作实际,认真思考,仔细消化,将报告内容落实在具体工作中,为推动学校的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全校副处以上、机关、实体正科以上干部,教学、科研、教辅单位正、副系主任,实验室正、副主任,学院办公室主任以及辅导员等300多人聆听了报告。
报告会现场
黄达人教授作报告
黄达人简介
黄达人,浙江象山人,数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至1968年就读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68年至1978年在浙江临安农机厂工作。1978年至1981年在浙江大学数学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1986年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做访问学者。曾任浙江大学数学系副主任、教务处长、副教务长等职。1992年至1998年任浙江大学副校长。1998年11月调任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1999年8月至2010年12月任中山大学校长。在今年7月召开的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全省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省科协八届全委会主席。
黄达人任中山大学校长以来的12年,是中山大学自1924年孙中山首创以来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之一。他在此期间提出的“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教授就是大学”和“善待学生”等治校理念已成为中山大学办学共识。特别是他怀着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和高度责任感,在与100多位国内大学的管理者进行深入交流后整理出版的《大学的声音》《高职的前程》等高等教育访谈实录,反映了高校管理者的办学思想和治校理念,使人感受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实践的脉搏,给人诸多启迪,受到广泛好评。他本人也赢得了“杰出的大学校长”、“教育家、改革先行者”,“具有战略思想、勇于创新的教育家”,“当下中国最好的大学校长”等赞誉。
(新闻主编:张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