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学校要闻

重磅!我校获批建设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

时间:2021-03-31

编辑:杜壮

作者:王继全

审核:邓伟强 郑殿峰

来源:滨海农业学院

浏览次数:

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传来消息,科技部近日批复同意支持建设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这是全国农业领域首批启动建设的3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中心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牵头,联合海南大学、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有限公司、广东海洋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11家单位协同共建。根据中心建设方案,由我校作为建设单位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一同获批,标志我校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华南中心将按照“联合、开放、流动、竞争”的原则进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形成“应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创新—产业技术集成—技术应用转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发展模式,进而实现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协同发展,不断壮大,全力为我国南方和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耐盐碱水稻品种资源和盐碱地改良应用关键技术,培养耐盐碱研究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国际化紧缺专门人才,有效推进我国南方和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耐盐碱水稻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学校高度重视耐盐碱水稻研发高端平台建设工作,多次与袁隆平院士接洽协商,推进落实我校作为华南中心参与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的筹建。2019年12月,袁隆平院士受聘为我校特聘院士,成为我校“人才引育工程”落地见效的重大里程碑,为我校滨海农业学科建设尤其是耐盐碱水稻科学研究迈出新步伐提供了坚实人才保障。广东海洋大学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创新团队的建立,开启了我校杂交海水稻研究与推广的新篇章。

2020年,按照中心总部的要求和部署,华南中心全面启动筹建工作,在耐盐碱基因发掘与利用,品种选育和生理生态调控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进展。选送1个耐盐红米稻品种参加广东省2021年早造区域试验;培育出性状优良的耐盐红米稻杂交种3个。海优2号、万胜优天弘4号参加2020年春季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海南省三亚市崖城区头塘村基地新品种耐盐碱鉴定试验,经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组织有关专家鉴定评议,在分蘖末期用含盐量0.6%的咸淡混合水灌溉至成熟的盐胁迫条件下,万胜优天弘4号结实率高达91.36%,海优2号结实率达86.85%,专家组认为两品种耐盐碱综合表现较为突出,产量水平较高,袁隆平院士现场点赞。当年,耐盐碱水稻研究团队争取到省市级耐盐碱水稻科研项目共7项,合同经费达2243万元。10月,学校成功承办第二届“中国海水稻”发展论坛,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海水稻事业高质量发展。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 广东省 湛江市 麻章区 海大路1号 邮编:524088   邮箱: xzb@gdou.edu.cn

电话: 0759-2383111、2383333(党政办)、2396115(本科招生)、2396172(就业)、2382451(成教招生)、2362175(非学历培训)、2396185(研究生招生)

教育收费咨询/投诉电话:0759-2383153,邮箱:cjgzbgs@gdou.edu.cn

Copyright © 版权所有:广东海洋大学  粤ICP备06058882号

粤公网安备 44081102000020号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

旧版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