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我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党的领导,扎根中国大地,传承红色基因,负起使命责任,听党话、跟党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进程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语重心长、催人奋进,饱含殷切期望、传递谆谆教诲,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强党对高等教育全面领导的纲领性文献,是我们办好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海洋大学的根本性指引。”学校党委书记曹俊明表示,我们要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大力弘扬五四精神,高扬理想信念风帆,把总书记对高等教育和青年成长成才的一系列重要要求不折不扣贯彻到学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要坚持党对学校工作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要对标海洋强国战略,立足海洋特色,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发展,引导师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力量。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要千方百计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结合落实学校“十四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全面推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要坚持不懈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青年学生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大我,勇当大任,自觉树立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远大抱负,不断增强紧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决心。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一重要思想为新时代高校如何建设一流大学指明了总体方向。”副校长刘东超表示,作为高校的管理者,要坚定不移地把“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重要思想内化到办学治校的各项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办学治校的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在积极学习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办学治校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时,坚持立足中国的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要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的辩证关系,坚持回归德育在教育中的核心首要地位,筑牢学生的思想之基,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追求。要正确处理好学校发展与国家发展的辩证关系,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把学校的发展方向与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师生把个人兴趣聚焦到国家发展目标上,奋进新时代,建功新时代,汇聚起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磅礴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赴高校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把脉定向,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及党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对高校的高度重视,对青年的高度重视。”学校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欧卫军表示,作为基层宣传工作干部,我们要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切实担当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传承红色基因,加强思想引领,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建功立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马克思主义学院郭玉华副教授对此感受颇深,她表示想要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原则,通过开展红色故事宣讲、英雄人物事迹报告、人物访谈、微电影制作等实践活动,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参与性,让学生切身体验和感受到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努力奋斗的激情和成就,让思政课理论生动化、具体化,接地气、有亲和力。
“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并参与讨论,让我们深受鼓舞。”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林杰博士表示,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好思政课智慧课堂,是让思政课更具亲和力和针对性的重要手段。思政课教师要善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串联思政小课堂、并联社会大课堂,通过讲好中国故事让思政课更有情怀,讲好身边故事让思政课更有温度,切实提升思政课的鲜活度与获得感。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张伟副教授表示,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融入到专业课程中,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人生遭际和心灵困惑结合起来,将教学目标与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等结合起来,将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与知识技能的传授有机融合,努力打造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型和挑战度的专业“金课”,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育教书育人的作用,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嘱托让广大青年团干团员深受鼓舞、备感振奋。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总书记再次寄语青年,体现了党中央对青年的关怀和对青年工作的重视。”校团委书记郑一鸣表示,学校共青团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牢记“全心全意服务广大青年全面成长成才”的工作目标,将共青团工作放到学校建设发展大局中,主动融入“三全育人”和“大思政”工作格局,引领广大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练就过硬本领,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海运学院团委书记邵建勋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团干,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切实履行好凝聚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职责,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经济学院团委书记李文河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饱含对教师的殷切嘱托和对青年学子的深切希望,温暖又有力量,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和基层共青团干部,他表示,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导,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耕好“责任田”,守好“主阵地”,赓续红色血脉,团结带领青年学生知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厚植爱国情怀,立志民族复兴,践行强国担当,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跑出海大学子的“加速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展现海大师生新作为。
海洋工程学院团委书记何宇宁表示,将组织学院各级团组织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听党话、跟党走,在青春实践中立鸿鹄志、练真本领、做奋斗者,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政党、青春之民族、青春之国家,在奋进中绽放最美的青春之花。
青年团员们纷纷表示将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踔厉奋发、勇毅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更加磅礴的青春力量。青马班学员林清焕表示,生逢盛世,青年当挑重担、担大任,在思想修养上常学常思,在专业学术上拓荒创先,冲锋磨砺于一线,服务奉献于基层,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负党和人民的教育培养,在青春的赛道上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奏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强音。青马班学员刘心怡表示,只有补足精神之钙才能筑牢信念之基,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立志成为栋梁之材,要将青春奋斗与党和国家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青春的赛场上奋力拼搏,“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管理学院陈涛副教授表示,做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路人,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更要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要做到言之有据,才能言之有理;要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才能真正以理服人。教师不是专业学科能力的反复宣讲者,而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个性化创造者。教师需要转换观念,经常和学生沟通,关注学生多方面发展,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和学科、学生的实际,才能进行个性化的创造,实现更好的发展。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辅导员刘敏副教授表示,将秉承“广学明德,海纳厚为”的校训理念,弘扬“文心经世,日新其格”的院训精神,做一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思想的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作为档案馆工作人员,我感触颇深,深感责任重大。”档案馆陈芝莹表示,校史是地方史和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留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一部科学、真实、系统的校史,是大学办学特色和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校史资源的发掘宣传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学校优良传统和校风教育,也有利于增强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做好校史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对创建高水平大学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