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31 日,学校在硇洲族大黄鱼研究领域迎来关键节点。学校分别在东海岛养殖基地和湖光校区举办硇洲族大黄鱼测产会与“硇洲族大黄鱼研究中心”成立论证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鱼类繁殖和育种专家刘少军,“大黄鱼之父”、福建省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原站长刘家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楼宝、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罗永巨、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副院长徐鹏、湛江海宝渔具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庄建、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食品研发经理陈康健等多位专家,我校党委书记杨洲,党委常委、副校长鲁义善参加会议。
在东海岛养殖基地测产会,项目组组长黄建盛详细汇报了硇洲族大黄鱼繁育历程与技术体系。专家实地考察、严格测产并形成专业验收意见,为后续养殖提供科学指引。
中国近海大黄鱼分为岱衢族、闽-粤东族和硇洲族。前两者已实现大规模人工养殖,而硇洲族大黄鱼因长期栖息深海,驯化难度极大,人工养殖一直是业界难题。广东海洋大学勇挑重担,2023年将硇洲族大黄鱼人工繁育列为“揭榜挂帅”重点项目,同时得到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湛江市科技局的项目支持。我校团队迎难而上,历经艰辛,成功突破重重难关。在捕捞野生亲鱼驯养后,于2025年1- 3月分3批人工催产,孵化出大量初孵仔鱼,培育得到7万尾苗种和约100万尾仔鱼。此次测产,随机抽样的20条鱼苗平均体长3.94厘米,生长态势良好。
在“硇洲族大黄鱼研究中心”成立论证会上,黄建盛从研究中心的定位、研究方向、预期目标、实施计划等方面汇报了中心建设方案。专家组充分研讨,一致同意建议方案,并形成了专业论证意见,为研究中心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刘少军院士对硇洲族大黄鱼人工繁育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南海具备优越的大黄鱼养殖条件,硇洲族大黄鱼人工繁殖成功,为规模化养殖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望为国人提供更多优质鱼类蛋白。
刘家富认为,此次测产成功填补了中国大黄鱼种群人工繁育的关键空白,对大黄鱼种业及养殖产业发展意义深远。
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对硇洲族大黄鱼研究工作在政策扶持、资源协调等方面会给予更大的支持。
杨洲表示,本次测产和论证,凝聚了各方智慧,加速了硇洲族大黄鱼从科研走向产业化的进程。未来学校将凭借科研优势,全力以赴,在人力调配、资源保障、平台搭建等多方面,携手各方力量,为硇洲族大黄鱼的研究工作提供坚实后盾,助力大黄鱼产业蓬勃发展,为国家渔业安全和渔业经济繁荣贡献力量。

现场测产

硇洲族大黄鱼研究中心成立论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