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张建刚副教授,关于南海研究的论文《像建设深圳那样开发南海》摘要刊登在2012年2月29日《环球时报》上,同时发在环球网上。
文章指出:中国当前维护南海主权的路径应该是渔业先行、油气跟随,管理到位、海军支撑,通过加大开发南海的强度来维护南海的主权。
当前南海的开发状况是中国利益一损再损,连祖祖辈辈在南海打鱼的渔民都不敢去南海了,而周边国家在攫取我国南沙群岛及其海域的资源方面毫不留情,不管是渔业生产还是油气开发。以越南为例,越南的水产品生产量连续五年保持世界排名第五。越南的这些渔业产量与收入,保守估计至少1/2是在中国九段线内获得的。与之相对的是,中国九段线以内大约有3/4深水海域尚未有中国渔船。
要改善这种状态,只有拿出当年开发建设深圳特区那样的精神,建设开发南海,主动引领“共同开发”,推进渔业先行。文章认为,首先可以由国家组织并资助,把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分散的个体渔船、渔民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高层次的培训,包括东南亚国家常用语的培训、反海盗培训,组织科技含量较高、应急能力强的捕鱼船队去南海。
在具体细节上,我们还要借鉴越南对渔民的优惠政策,如越南让渔船停泊军用码头,利用通信系统帮渔船进行联系;政府也制定优惠的税收和补贴政策鼓励渔民赴南沙生产,并提供信息、船舶修理等服务。
因此,南海渔业开发是“渔民渔业生产、国家海洋执法、海军维护海疆”三位一体的工程,是维护主权出效益的关键所在。要改变现有的被动局面,就要把渔民去南海捕鱼的个人行动变为国家意志,把南海开发与维护中国主权、强国富民政策紧密联系起来。
《环球时报》是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国际新闻报纸,环球时报在世界75个国家和地区驻有350多位特派、特约记者,单期发行量超过200万份,刊发的文章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同时,《环球时报》也是被海外媒体转载最多的中国媒体之一,所刊文章经常被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编发通稿。此外,美国《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英国《金融时报》,加拿大《渥太华公民报》、《环球邮报》,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报》,日本《朝日新闻》,韩国《东亚日报》、《朝鲜日报》等世界知名报纸也纷纷转载《环球时报》文章。其中国际论坛栏目在14—15版,权威专家解析国际问题,资深学者探讨社会热点。张建刚的二篇文章均在此栏目,扩大了我校在研究南海问题上的影响。
附:张建刚:像建设深圳那样开发南海
张建刚:解决南海争端,可从围棋中找战术
(学院新闻主编:陈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