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校园快讯

志坚守岗位,深情系师生——访基建处处长陈永清

时间:2011-01-20

编辑:

作者:陈颖怡

审核:

来源:校报记者团

浏览次数:

2010年11月17日,一阵阵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打破了校园以往的安静。在这天,全校师生翘首以盼的体育馆终于迎来了它的首批客人。

对于海大来说,体育馆的建成无疑是她75周岁生日里最有分量的一份贺礼;对于全校两万多名师生来说,体育馆的建成是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而对于主管基建工作的基建处处长陈永清来说,体育馆的建成不仅仅意味着工作任务的完成,更多的是对师生们承诺的兑现。

翻开以往关于体育馆的报道,极少发现对陈永清的采写。除了因为陈永清是从2008年6月才开始接管基建处工作外,还因为他始终认为,“这项工程一直得到师生的关注,大家盼望已久,作为基建处的处长,如果不能及时拿出行动,就觉得很有愧!我当时压力也很大!如果去年有记者问我的感受,我恐怕没有心情谈……”如今,体育馆在本校领导、基建处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总体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长期积压在陈永清心中的大石头终于稳稳落地。而他,也终于同意接受采访,讲一讲建设体育馆的一年又一年是如何走过来的……

\
基建处处长陈永清

历尽五年风雨,千辛万苦始建成

2005年5月2日,体育馆正式动工。作为关系着全校师生课余活动的场所,在建设中,它的一举一动无一不引起师生们的强烈关注。以至于每隔一段时间,海浪论坛上就出现关于体育馆最新情况的报道或讨论帖。海大每一个人都在期待着体育馆建成那一天的到来。2007年1月是体育馆计划竣工的日期,然而它却丝毫没有完工的迹象,连搭在外墙的竹棚也没有拆下。实际上,此时体育馆仅仅完成了主体土建部分的工作。此后一段时期内,由于种种原因,体育馆甚至一直处于半停工状态。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新生带着对体育馆的憧憬开始新的大学生活,毕业生又带着对体育馆的遗憾离开母校。

“我们为了把体育馆建成,中间的艰辛是很难用语言表述的……如果没有置身其中是想象不出来的!!!在体育馆因种种原因暂时停工,我第一次走进来,看到没有完成的顶棚和几乎插不下去脚的地面,看到变形和生锈的网架构件,那个心情……”或许,任何的言语都无法表达陈永清当时的感受。然而,困难远远不只这些,图纸设计的不完善、深度不够,网架制作安装技术难度大,施工单位组织和现场管理不力和不可抗逆的台风、下雨天气等都大大地增加了施工的困难。

自2008年6月接管基建处工作以来,校领导和陈永清以及基建处员工倾尽全部心血想方设法把困难一一克服。如按照原设计,馆内的配置装修档次比较高,估计至少需要6千万元才能完工,与原计划的3750万资金相差甚远。为控制投资,学校方面不得不进行设计的调整,经过多次讨论,决定将木地板、吸音墙、玻璃幕墙、中央空调等子项目暂时撤掉,部分设施待学校条件允许时再逐步完善。

因此,体育馆在2010年5月基本完工。据了解,体育馆占地面积1万4平方米,建筑面积高达13500平方米,共有四层。首层作为主场馆,除了设有体育学院办公室、运动器材室、运动员休息室和会议室以外,还有一个标准篮球场,其面积等同于12个羽毛球场和两个排球场。除了日常可供师生进行体育锻炼外,也可举行军训动员大会、大型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层除了设有台球、健身房外,还设有保龄球馆。第三、四层则分别设有乒乓球室和武术馆、体操馆。

一座现代化、人性化的体育馆成为最受在校学生欢迎的体育锻炼场所,也成为了学校新的地标性建筑,它仍然是师生们关注的焦点。

细节决定成败,责任重于泰山

采访中,陈永清多次强调,基建工作担当的不是一时半刻的责任,而是终身的责任。一项工程,如果质量上出了问题,不仅是施工单位,作为管理单位的基建处也难辞其咎。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在工程进行时一直反复强调安全问题。

说起工作时遇到的困难,陈永清感叹:“最大的困难莫过于馆内的网架安装了。”所谓网架,就是横跨体育馆顶部,最大跨度约为88米的网架型结构。整个网架所需钢材重达400多吨,网架间靠球头连接,互相借力,共同受力,如果一个管件不行、一个球头坏掉,后果将不堪设想。“由于停工时间太长了,网架的管件已经生锈,部分管件表面甚至出现斑蚀,由于受力不平衡,出现了变形的现象……”回忆起刚接管基建处工作时体育馆的状况,陈永清不禁摇了摇头。

正因为网架安装的技术难题迟迟不能得到解决,体育馆就一直处于停工状态。由于工程之重要及难度之大,副校长陈泽球经常带领基建处领导、骨干和现场管理代表到一线工地与施工方进行协调沟通,敦促施工方解决技术问题,并多次邀请校外专家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提出技术要求。同时,通过湛江市建设主管部门加强监督和干预,召开了多次的现场会议,并及时调整施工组织计划。

其间,陈永清因为安全问题不同意让施工方在现场做焊接工作,后来考虑到施工的难度极高,最终同意施工方在现场做少量的焊接工作。另外,由于焊接的技术要求高,工序复杂,焊接口的坡度、焊接次数都有严格要求,陈永清经常到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像这样一个建筑物结构变形后果很严重,我们全部更换了变形、生锈的钢管,现场焊接时也是严格遵循行业标准要求,每焊接一个点都必须按照严格的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和检测。”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网架的安装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并通过相关部门的检测。网架的成功安装,也意味着体育馆的完工之日指日可待了。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使到金。”自2008年以来,基建处的所有员工没有享受过双休日,更不用说寒暑假期了。他们为了学校的基建工作每天奔波劳碌,可谓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即使是假期,我们的员工出一趟门,探一下亲都必须请假,甚至连外出考察学习的时间也腾不出来。”言语间,陈永清透露出了对员工的歉意。如今,在新一任学校领导和基建处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原本一直停工的艺术学院舞台、海洋科技楼的施工有了进展,东海岛海洋生物研究基地更是克服了巨大困难,按本校要求于2008年底投入了使用。

“一项工程的落成,对于一个基建工作者来说,算是一块石头落地了,不然这块石头总是堵在心里面,始终不是个滋味。”谈起对于体育馆建设工作的总结,陈永清说:“这里有苦恼、烦躁,也有解决问题时的欢乐,而更多是工作的艰辛。现在体育馆建成了,能交给师生使用,总算对师生有一个交代。”历尽千辛万苦,体育馆终于建成了,然而,陈永清一直无法忘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现在体育馆建成了,这是一件好事情。我来基建处两年多,虽解决了一些工作难题,这也不过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许多人对基建工作存在很大误解,我们也承受了很多委屈。有些时候,非常希望各部门能够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多点支持和鼓励。”说着,陈永清熄灭了手中的烟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抬头望向了远方……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陈永清和基建处员工在短短两年多使校内多个基建项目有了飞跃性的进展,完成了像“欢乐海花”学生公寓、体育馆等“不可能的任务”。未来的路依然艰难,一直支撑着他们不惧风雨向前行的,是对全校师生无法割舍的责任心。

(学院新闻主编:孙前)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 广东省 湛江市 麻章区 海大路1号 邮编:524088   邮箱: xzb@gdou.edu.cn

电话: 0759-2383111、2383333(党政办)、2396115(本科招生)、2396172(就业)、2382451(成教招生)、2362175(非学历培训)、2396185(研究生招生)

教育收费咨询/投诉电话:0759-2383153,邮箱:cjgzbgs@gdou.edu.cn

Copyright © 版权所有:广东海洋大学  粤ICP备06058882号

粤公网安备 44081102000020号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

旧版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