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珠江口岸,新近崛起的中船集团广州龙穴造船基地是我国规划建设的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占地总面积约510万平方米,可使用岸线总长度约为7.6公里,是华南地区唯一的大型综合性造船基地。经过近两年的加速建设,基地企业已经实现全面投产,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船舶工业历史形成的“北重南轻”的传统格局。
根据中国船舶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中船集团广州船舶工业公司总经理余宝山校友介绍说,中船龙穴造船基地的核心企业龙穴造船公司是由中船集团、中海集团和宝钢集团共同出资新建的大型船舶企业,良好的产业上中下游联盟关系的建立,不仅为前期企业抢订单创造了条件,也为企业防范风险争取了条件。金融危机所到之处,航运企业与关联的钢铁、造船首当其冲,成了同一根线上的蚂蚱。企业逐渐意识到,危机面前如果抱成一团,则可共渡难关。于是中船、宝钢、中海运三大央企以60%、30%、10%的持股比结构共同注资龙穴造船公司,三大央企联手,产业链贯通,使得龙穴造船公司的竞争优势明显。余宝山校友介绍说,龙穴基地上五家船舶企业则是另一种形式的“抱团”。中船龙穴基地不是国内最大的造船基地,但却是产品线最完善、互补性最强的基地。
余宝山校友说,为落实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规划》三大造船基地的战略布局,改变造船业“北重南轻”的局面,中船集团与广东省、广州市密切合作,选址珠江口龙穴岛,建设世界一流水平造船基地,为国家石油、矿砂等重要战略物资运输和为国家维护海洋权益提供装备,并逐渐向建造与修理海洋平台等国家海洋资源开发急需的海洋产业装备延伸,面向全球,参与国际竞争。
广州中船龙穴造船公司总经理助理吴光军校友介绍说,2010年1月24日,该公司建造的第一艘船――30.8万载重吨超大型原油轮(VLCC)“新埔洋”号从广州中船龙穴造船基地启程,开始首航,该船的建造及交付使用,标志着华南地区最大的造船基地正式建成并形成产出能力,而该船是国内目前建成交付的中国自主研发、自主设计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大吨位的VLCC,为国家石油重要战略物资运输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广州中船龙穴造船公司营业部常务副部长林阵辉校友介绍,2010年2月6日,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23万载重吨矿砂船首制船“中海兴旺”从广州启航。随着这艘巨轮远赴海外,中国矿石资源和能源安全运输的掌控能力将获得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该超大型矿砂船将远赴澳大利亚,专门承运首钢集团的进口矿石。这艘船舶的投产将为国内大型钢企进口矿石运输提供有力保障。
据该VLOC船项目经理杨强校友透露,“中海兴旺”VLOC船是由龙穴造船公司联合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研发设计,续航力30000海里,是填补中国空白的产品。而船运公司使用这艘超大型矿砂船则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吴光军校友自豪地说,在龙穴造船公司有近60位海大校友,他们大多分布在该司的研发设计、生产管理等部门,担负着助推龙穴造船——这个中国最年轻的造船基地成长的历史重任,在龙穴造船基地建设和造船生产的不同时期,余宝山、吴光军等校友先后多次得到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给予广大海大的校友以极大的鼓舞。现阶段,龙穴造船公司新一轮巨轮设计已经如火如荼展开,32万载重吨级超大型原油船、11万载重吨级阿芙拉型油船等已经成型并引起国内外船东广泛兴趣。生产现场更是一派繁忙景象,2010年该公司造船完工的吨位数将接近200万载重吨,将一举改写华南地区单个船厂和所有船厂合计的年产造船吨位记录。目前龙穴造船公司手头已获得近400万载重吨的新造船订单,交船期排至2012年,而到2012年底,龙穴造船公司将达到年产350万载重吨远洋巨轮建造能力,中船龙穴造船基地也将跻身世界重要造船基地行列。
海大校友在帮助中船龙穴造船基地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在茁壮成长。
(后勤新闻主编:孙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