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更严峻的形势。然而,相对于日趋紧张的就业形势,我校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却依然呈现出一派生机,成为学校就业工作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据统计,截止到今年4月,航海学院2009届毕业生签约率已达到85%以上。其中,有17名学生考取国家海事系统公务员,就业成绩喜人。近三年来,航海学院毕业生当场签约率平均在90%以上,连续三届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为此,记者专门走访了航海学院,探究该院在就业工作方面的成功之道。
据了解,金融危机下仍然保持较高的就业率,除了航海行业本身的需求因素外,最主要的还在于航海学院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狠下功夫。
学院专门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结合学院的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就业政策,不断完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全面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深入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平台。
学院要求就业工作人员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工作到位,把握好每一个环节,使毕业生充分了解就业政策及毕业就业相关手续的办理,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个性化和形式多样的的就业指导,例如:在平常的学习中就指导学生要加强外语学习,加强海上知识积累,邀请有经验的船长来校为学生做报告等。
学院还重视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使毕业生树立自主择业、勇于创业、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根据社会需要及时就业的思想。提前向毕业生灌输首次就业重点要放在增加经验上等理念,提议他们可以从船员做起,再升到船上管理层,最后再进入船舶类公司或企事业单位做管理。
学院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市场,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为毕业生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一方面努力争取更多的用人单位(现有20个)成为学院的校外实习基地,并根据用人单位要求,选送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毕业生参加实习,使实习与就业挂钩。此外,院长和书记利用寒暑假亲自带队走访用人单位,安排学生假期到熟悉的用人单位实习。另一方面,学院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参加了由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运学院、武汉理工大学、集美大学、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交通部海事局、交通部救捞局等单位发起组建的全国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利用航海教育机构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毕业生就业。
学院在保证就业率的前提下还非常注重提高就业质量。一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抓好全国海船船员适任证书统考。学院领导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狠抓统考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聘请校内外老师为学生强化考前辅导,同时积极动员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统考的准备工作中去。我校航海类专业学生连续三年参加国家海事局海船船员适任证书全国统考成绩喜人,全院每次一次通过率都名列全国前茅。二是积极主动与航运单位联系,通过电话、传真等形式广泛宣传、精心组织,让他们充分了解我校的情况。近年来我校招聘航海类专业的单位数量、质量逐年提高,国内航运界最大的企业中远、中海和长航已成为我校航海类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单位。三年来由我校承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上,招聘航海类水上专业国内外企事业单位逐年递增,提供的就业岗位总数超过我校航海类专业毕业生数一倍多。
市场永远是瞬息万变的。如何进一步适应用人市场的需要,在金融危机下使我校航海类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继续“春天般的生机”?对此,院长毕修颖表示,要继续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就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提高学生竞争力方面,学院会继续以培养全面的高级航海类人才为宗旨,狠抓学风建设,以质量求生存,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进一步加大高级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从而为更好地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他还表示学院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紧跟学校步伐,针对交通运输专业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情况,坚持“四个方向”,努力争取到2012年申报交通运输和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两个一级学科的硕士点,继续保持学生考证的通过率,使学院的各个专业能够协调稳步的向前发展。同时,学院要进一步突出教学亮点,力求与国际接轨,在教学任务上,实现适用教学。要充分利用好轮机综合实验室、航海综合实验室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继续保持与中远航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鑫裕盛船舶管理有限公司、中海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等大型公司、企业的伙伴关系,将人才强劲打入市场。
在学院的长期发展问题上,毕修颖表示希望通过广大师生的不断努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我校的航海类专业做大做强,使我校成为粤西地区乃至华南地区航海事业的教学及科研基地,从而更好的服务社会。
(学院新闻主编:曾令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