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务处概况
教务处是学校从事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 主要担负着对我校本专科教学进行宏观指导、管理、协调和服务等工作。
1、机构设置
教务处下设教务科、教学研究科、教学质量监控科、考试管理科和教材科五个科。
教务处现有管理人员18人,处长1人、副处长2人。人员的职称与学位结构:有一半以上的管理人员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其中博士1人,硕士6人。
2、我们的工作思路是: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教学建设为重点,以规范管理为保证,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主线。
二、教学管理
学校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校级重在目标管理,进行宏观调控;院(系)级重在过程管理,具体组织实施。
1、人才培养方案管理
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先导,建立了专业建设首席教师制度,要求各专业按照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特点确立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坚持“开展调研、集体制订、专家论证、领导审核”的程序、以“一宽二少三加强”(即拓宽专业口径;减少课内总学时,减少必修课程;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加强学科基础教学,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思路制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培养方案中得到充分体现。(略)
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好。
2、教学运行管理包括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等9个方面,在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按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对教学活动的管理,稳定教学秩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教学质量管理
(1)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
(2)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了较为系统、规范、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具体运行和实施过程中,重点抓好六个环节的落实与完善:
一是根据学校定位、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订并执行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制订、完善并执行本科教学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三是收集、统计和整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料和数据。
四是对照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分析和评价教学质量状况。
五是通过会议通报、网络发布等方式,及时、准确和合理地反馈教学信息。
六是通过实践检验和科学评价,调控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更适合于学校实际。
六个环节环环紧扣,形成闭路循环,在实施过程中实现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
三、教学建设
(一)专业建设
1、经过多年建设,我校现有的本科专业涵盖8个学科门类,专业布局符合学校“多学科协调发展”学科定位。
2、学校一直重视发展涉海类专业,设置了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科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等本科专业,并在法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社会体育等专业中设立了涉海方向,符合“多科性海洋大学”的办学目标定位。
3、建成了2个省级(校级)名牌专业、9个校级重点专业。
(二)实习基地建设
建成了15个校内实习基地,和186个校外实习基地。
四、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1、建立了“三平台必修、三类型选修” 的课程体系。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交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整合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了必修课“三平台”(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三类型”(专业方向课、专业任选课、公选课)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有效地扩大了课程的选修范围,体现了较强的灵活性。
2、组织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更新了教学内……
3、建成了1门省级精品课程、37门校级精品课程和29门校级优质课程。
4、主编教材36部、参编教材46部。
5、19门课程实行了双语教学。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1、积极开展以讨论式、启发式、案例式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改革。
2、积极开展以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教学手段改革。
3、立项的112项校级教改项目中,有43项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的项目。
(三)实践教学改革
1、科学设置、合理安排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构建了“三大训练+创新实践”实践教学体系,。
2、积极进行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的改革。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坚持实验室开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充分利用和依托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精心组织、安排、考核实习实训工作。
通过多年努力,我校的教学建设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4年以来,我校教师共发表教研教改论文216篇;2001年以来,立项校级教研教改项目112项,承担25项省级教研教改课题;在近两次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共评选出35项校级教学成果奖。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
教务处也于2005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并于2007年被授予广东省“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五、教学服务与特色
我们的管理与服务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师,一切为了教学。
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管理的承担者、教学改革的促进者。
1、针对我校新专业多的情况,以加强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大教学投入为重点,切实保证新办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对新办专业的各个教学环节,均严格执行学校的相关管理制度,在专业评估和各种教学检查中,将新办专业作为重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新办专业教学工作规范有序;目前我校的新办专业基础好,办学条件和质量有保证,2006届新专业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达98.2%。
2、使用了网络版综合教务管理系统
⑴ 实现了数据共享
从招生资料到分班编学号、到导入教务管理系统形成在校生学籍管理库,到形成成绩管理库,到毕业生成绩单打印,进出数据一致,教学基本数据完全共享,保证了管理的规范化。
⑵ 提高了管理效率
综合教务管理系统集人才培养方案管理、课程管理、学籍管理、选课管理、教学评估、综合审查等多功能于一体,学生、教师和各级管理人员可随时查询、统计有关数据,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
六、今后努力方向
1、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明确学校、学院和院属系之间责、权、利关系,降低管理重心,使学院(系)真正成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教学管理主体。
2、通过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式进一步加强新办专业建设,提升新专业建设水平。
3、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此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探讨多校区教学质量监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