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本动态编发了题为《谨防不谐之音破坏了“文明乘车”的氛围》的新闻,对当日班车误点引起的一教师“砸‘文明乘车’牌事件”进行了报道。近日,事件当事人对报道及相关链接所述事实提出异议。5月8日上午,他主动找到记者,陈述了当日事情经过。
当事人指称,4月27日中午,车队增开的机动车到达行政楼候车点的时间是12:19,而不是车队提供的12:10;滞留老师的人数开始也不是十几位,而是40多位,因为“有约20人因相信不会来车而选择了其它方式回家, ”,所以“到12点15分时只剩下约20人”。而且,当事人说,当时有两辆本应在行政楼站停靠的车辆却没有停靠。
据当事人陈述,当日他在教学主楼上完四节课后离开课室下楼。11:50,在主楼西边二楼与一楼之间的楼梯平台上,他看到一辆霞山车驶经博学路西段的报栏,待他下楼后,该车已驶离主楼停靠点。他于是赶往兴农楼霞山车停靠点,一路上他未遇校车。他于11:52分赶到兴农楼霞山车停靠点排队候车,在12:00之前,他看到两辆本应在兴农楼站停靠的空驶霞山车直往主楼而去,让40多个候车老师望车兴叹。此后,海宁车、录林车先后于12:03和12:05驶离兴农楼站,亦未接载站牌下向其招手的候车老师。候车约十分钟,仍未见校车到来的情况下,当事人十分生气,12:17,他将跟前一块写有“文明乘车”标语的牌子砸断在马路东侧的水泥地上,断开后的标语牌支架飞到了马路中央,之后他又将写有“愉快乘车”等标语的四块牌子推倒在人行道边上的绿化带中。12:19,车队增开的车辆才驶靠兴农楼站,接走了20多个还在候车的老师。
当事人认为,自己“砸‘文明乘车’牌子的行为虽然有些鲁莽,但从车队接下来的表现看,效果显著”。他觉得,“处于弱势地位的普通教职工”“在利益受到极大侵害时,表示一点点不满”,不能被称为“不和谐之音”。他还说,“用本人的‘名声’换来了学校面貌的大改观,我以为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