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会现场
在人体内,有一种严重缺乏却作用神奇的脂肪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大量科学研究证明,它具有抗炎症、抗血栓形成、抗心律失常、降低血脂、舒张血管的特性;人体摄入,有益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糖尿病、类风湿、皮炎、癌症、老年痴呆、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对智力和视网膜发育也有促进作用。遗憾的是,这种脂肪酸人体自身无法合成而只能从食物中摄取,偏偏含有这种脂肪酸的食物又非常缺乏,――目前它主要存在于深海鱼类、某些植物和坚果中。
近年来,一位美籍华人青年科学家的一项基因技术成果却使再造出富含ω―3脂肪酸的牛、羊、猪等普通哺乳动物的设想成为现实,有望带来一场人类食物结构链上的基因革命,进而对人类健康史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发现》杂志将其成果列为2006年世界百项重大科技发现第38位。
他,就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国际知名的营养学专家康景轩博士。4月6日下午,康景轩应邀来到我校,在主校区多功能报告厅为我校食品科技学院,理学院、农学院和水产学院的400余名师生报告了他的这一成果。
康景轩在报告中
据康景轩介绍,虽然哺乳动物无法在体内自然生成ω―3,但低等生物却能做到。他和哈佛大学脂肪酸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将线虫(一种低等生物――笔者注)的有关基因转入实验鼠体内,使老鼠具备合成大量ω―3的能力。举一反三,他们又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猪的相关基因改造,于2006年克隆出多头ω―3小猪。研究证明,改造后的哺乳动物的健康不存在任何异常,加入体内的基因可以代代遗传。但尽管如此,ω―3仍将面临严格的食品安全考验。康景轩说,预计未来富含ω―3的健康食品将不再仅仅局限于鱼类、鱼油和某些植物以及鱼油胶囊等保健品,还将包括因基因工程的实施制造出的功能食品、饮料以及多样化的适合不同人群的保健品及药品。
康景轩在报告中指出,目前国际上正在大量进行的食物成分不平衡研究,尤其是(ω-3)脂肪酸与健康研究,在欧美等国已经取得确定的成果,而中国却还没有得到学术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他呼吁中国加快开展这一研究,以免贻误时机。康景轩还说,海洋中有很多的宝贝,对于人类很重要,不好好利用太可惜了。海大有非常好的专业,非常好的研究资源,有自己的长处和特色,在健康食品的开发研究方面应该大有作为。他希望有机会分享海大的研究资源,和海大开展合作。
康景轩的报告反响热烈。我校动物科学、食品工程、水产品加工等专业的师生争相就有关专业问题向其请教,提问内容涉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基因技术可否直接用于人体、目前国内ω―3食品的研究生产现状等多个方面。
主持当日报告会的校党委副书记容景春在会前为大家介绍了这位生长于红土地、曾就读于广东医学院的青年科学家,并在总结讲话中勉励海大学子增强自信,踏实学习,永攀科技高峰,争取成为大学者、名专家。他还代表学校表达了愿与康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开展多种形式合作的真诚愿望。
(张艳梅摄影报道 宣传部2007年4月7日编发)
报告会后与容景春等合影
人物链接:
康景轩博士,美籍华人,现任美国哈佛大学副教授,哈佛医学院脂肪酸研究中心负责人,世界动物脂类基因改造科学创立者。1984年毕业于中国广东医学院,1987年赴加拿大留学,1993年在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赴美国哈佛大学任职至今。科研领域主要是包括心血管病的防治、肿瘤生物学及抗癌新药的开发及临床应用,尤其是在ω-3脂肪酸对疾病的影响及临床应用方面有极高的建树。至今已在《自然》、《科学》、《美国科学院期刊》等世界顶级权威科学刊物和其他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及专著60多篇。特别是2004年2月、2006年3月分别两次在《自然》科学期刊发表科学成果,开创性地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基因工程在哺乳动物体内表达大量的ω-3脂肪酸,并以此成功地培育出ω-3脂肪酸“克隆猪”,全球各大主流媒体(如:美联社、路透社、新华社、纽约时报、泰唔士报等)都纷纷给予大篇幅的深度报道,并认为这项成果掀起了一场世界性的食物营养革命,对人类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已拥有近二十项美国专利,曾多次获得“美国优秀青年科学家”奖,两度获诺贝尔医学奖候选人提名,是一位具有全球知名度的青年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