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
2004年12月9日,由湛江市科技局组织并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及湛江市的有关专家对我校杜炳旺教授主持的988科技兴湛项目“海大香系列优质鸡的培育及繁育体系的建立” 和我校科研基金项目“隐性白鸡自别雌雄系的选育及应用研究”两大课题进行了验收和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海大香系列优质鸡的培育及繁育体系的建立”项目在以往多年的研究基础上历时四年,育成了海大香系列优质鸡7个配套纯系,并筛选出4个配套组合,四年间向全国多省市初步推出父母代59万只,由此生产商品代5300多万只,远远超过预期指标(5万只父母代,50万只商品代)。这种“边选育边推广边接受市场检验”的良好成果转化,速度之快为国内少见,而且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共新增产值4.2亿元,新增利税7000多万元,解决了5500多人的劳动就业。因此,该项目在我国地方品种优质鸡育种和推广应用上有新的突破,其总体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
“隐性白鸡自别雌雄系的选育及应用研究”项目经过6 个世代的选育,培育出遗传性稳定、基因型纯合的慢羽系和快羽系,建立了隐性白鸡羽速自别配套系,自别雌雄准确率达到98%。同时在国内从隐性白鸡中率先发现了羽色伴性遗传基因,并经六个世代提纯,选育出含有该基因的种群(H系) 作为母本,我国优质地方有色羽种鸡(如穗麻鸡、广西黄鸡) 作配套父本,其F1代(用作父母代)雏鸡可按羽色准确迅速地分辨出雌雄,准确率可达98%。这在我国优质肉鸡育种和生产上,实属创新,居国内领先水平。国外资料也未见类似报道。研究者还发现其P1代母雏的羽色像其父,但公雏羽色不像其母,而呈现出多样性羽色。这种羽色伴性遗传现象与经典的羽色伴性遗传现象比较,既有相似之处(女儿羽色像其父),又有不同之处(儿子羽色不像其母),是一种新的羽色伴性遗传现象,既有理论意义,又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