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校园快讯

李容根副省长在湛江海洋大学第二届董事会第一次全体董事会议上的讲话(图)

时间:2004-04-28

编辑:

作者:匿名

审核:

来源:宣传部

浏览次数:

\

依靠科技进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关键 

(二OO四年四月二十三日) 各位董事,各位来宾,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在这里召开湛江海洋大学第二届董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共商海洋大学发展大计,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刚才,胡校长介绍了海洋大学办学的情况,听后很受鼓舞。海洋大学办学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在办学的规模、学科的建设、教学质量、科学研究、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这里,我代表各位董事对学校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向全校的专家教授、各位领导、师生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湛江海洋大学以校董事会的方式,有效地将各个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共同出谋划策,使得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声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直以来国家和省领导对学校的发展极为关注。湛江海洋大学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谢非书记提议成立的,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亲自出席了湛江海洋大学的揭牌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担任省委书记时以“任重道远”勉励学校,张德江书记在第五次海洋工作会议期间视察湛江海洋大学时称学校“前途无量”,欧广源副书记多次出席学校董事会议,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省委、省政府对海洋科技教育问题的关心,支持和重视。

湛江海洋大学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海洋人才,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而且为我省乃至全国的海洋产业升级换代提供科技成果和人才支撑,为我省海洋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重视和加强科技教育工作对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各国都把重视海洋、争取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新的空间,把控制海洋和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增强国力的重大战略决策。当今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竞争突出表现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挪威是一个面积38.5万平方公里、人口将近500万人的国家,却是全球第二大水产品出口国,2001年水产品出口达40 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出口水产品的总和。挪威的成功经验是,运用高新科技改造传统渔业,开发推广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型抗风浪可升降深水网箱,大规模地推广养殖鲑鱼并组织出口创汇。实践证明:海洋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人才,只要在某方面有所突破,就会带来巨大的成就。

自从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这个目标以来,我省海洋科技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的突破带动海洋经济不断向新的台阶跨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接近先进国家的水平,使得海洋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自2000年启动了广东省重大“科技兴海”计划,在全国首次对科技项目实施方式改革,进行公开招标,有效地整合了我省海洋与渔业产、学、研、发等有关科技力量,充分解决了科研、政府、生产单位三张皮相脱节的状况,突破行业和部门的限制,极大地推进了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一步推进了我省的海洋与渔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海洋科技进步提供有力支撑,2000年起构建我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体系,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广东省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为重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区域性试验中心为基础,以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湛江海洋高新科技园和广州海珠区、南澳国家科技兴海示范基地等为基地的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体系已初具雏型。在客观地看到我省海洋科技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海洋开发的科技进步水平同国外海洋产业发达国家相比、同兄弟沿海省市相比、同21世纪抢占海洋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需要相比,仍存在着很大差距。虽然我省海洋总产值较高,但海洋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水平还比较低,综合开发科技含量还不高,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所占比重较小,海洋药物产业和海洋资源的精深加工发展还比较缓慢。海洋科技储备不足和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瓶颈。

科技和人才问题是制约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对海洋科技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在第五次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张德江书记特别强调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必须紧紧依靠科技教育。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高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从2004年起,连续四年,省财政每年专门安排海洋与渔业科技专项资金3000万元。主要用于重大科技兴海和科技兴渔项目的研发、示范推广、技术引进以及省重点海洋试验室、科技孵化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我省海洋产业的科技进步,使我省的海洋经济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希望湛江海洋大学在这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也希望海洋大学在海洋与渔业专项资金3000万中占有更大的比例。

二、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科技教育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

2003年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2250亿元,增长15.4%;海洋产业增加值1060亿元,增长16.5%,占全省GDP的7.8%。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764.3亿元,增长10.5%,水产品总产量648.55万吨,增长3.26%,出口创汇10.79亿美元,增长26.5%,创历史新高。渔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劳均年收入14000元,分别增长4.8%和4.5%。我省海洋经济之所以取得较大的成就,一方面在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的努力,另一方面在于科学技术取得的成就对渔业发展,特别是对海洋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依托科技进步,抢占海洋开发的制高点。

张德江书记在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无论国与国之间,还是地区之间,实际上正在展开一场海洋争夺战。谁能够对海洋进行深度开发,谁能利用得更好,谁就发展得更好,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争取主动”。张德江书记在科学、敏锐地把握世界海洋经济发展潮流的基础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高度,阐明了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出了新世纪我省向海洋进军的动员令。我们一定要全面理解,深刻领会,认真实践,要高度重视海洋科技,抓住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加大科技投入,搭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提高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

(2)整合驻粤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科技力量,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

湛江海洋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水科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和珠江水产研究所等驻粤涉海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根据当前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国际海洋发展的形势,正确处理好生产与科研的关系,克服两张皮的矛盾,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促进应用类科研院所进入企业。大力推动科技兴海、科技兴渔,促进我省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研发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为解决我省海洋与渔业科技进步的关键问题,多出科研成果,多为地方海洋经济建设服务,以回报社会,为我省海洋经济实现新的跨越式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在海洋教育、海洋科研方面,在培养海洋经济人才中,海洋大学要发挥龙头作用。

(3)鼓励与扶持涉海龙头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制,推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

我这次来参观了不少的海洋与渔业龙头企业:863种子种苗基地、转产转业扇贝养殖场、水产品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对湛江的海洋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些项目的发展,我们海洋大学确实发挥了很大的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撑作用。我看了几个企业,都有我们海洋大学培养的人才在那里起着技术骨干的作用,有一些还是我们这里培养出来的同学,已经发展成为企业的老板。发展海洋龙头企业,特别是科技型龙头企业,是提高海洋经济质量和效益的重要载体。要积极引导企业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走科技合作之路,为科研院所提供科研产业化平台。加快改变我省海洋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现状,加大以海洋科技龙头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开发建设力度,培养一批海洋科技型外向型的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拉动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把企业做强做大,把产业做强做大。现在我们的珍珠也好,虾也好,罗非鱼也好,还有海洋微生物研究,海洋资源研究,湛江海洋大学在这些方面都起到科研扶持支撑和科研开发的作用。我们的虾之所以能从湛江到全世界,在养虾方面技术领先,我看湛江海洋大学应该说是功不可没的。我说这些,无非提出一个问题,一个要求,就是要我们湛江海洋大学在这场革命中,在这场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海洋教育的争夺战中作出积极的努力,做出积极的贡献。要求我们董事要关心海洋大学的发展,关心海洋大学的成长,有智慧出智慧,有钱还要出钱,为海洋大学的发展作出我们的努力。

最后,我希望海大的同志们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办学中,抓好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突出海洋特色,努力创新,逐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多出科研成果,多出人才,为我省海洋经济加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 广东省 湛江市 麻章区 海大路1号 邮编:524088   邮箱: xzb@gdou.edu.cn

电话: 0759-2383111、2383333(党政办)、2396115(本科招生)、2396172(就业)、2382451(成教招生)、2362175(非学历培训)、2396185(研究生招生)

教育收费咨询/投诉电话:0759-2383153,邮箱:cjgzbgs@gdou.edu.cn

Copyright © 版权所有:广东海洋大学  粤ICP备06058882号

粤公网安备 44081102000020号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

旧版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