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党旗添光彩
――基层共产党人撷英
一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凝聚着广大教师的辛勤汗水,折射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我们介绍几位奋斗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一线、贡献突出、获得省级以上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从几个侧面展现海大共产党人在二次创业中的不平凡业绩。
汗水心血沃桃李
从原农专农业经济系过来的老师都还记得他们中间有位到处要书的老师――陈万灵。那时候的陈老师要起书来“无孔不入”,他与母校老师联系,与出版社联系,与全国各地的高校联系,一本本教学急需的图书资料就这样从四面八方邮寄到了他的手中。经济学科、管理学科与社会经济活动跟得很紧,要教好这方面的课,对新版图书资料的依赖性很强,偏偏那时农专这方面的馆藏图书少得可怜,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陈老师只好到处发函求书。如今陈老师已在红土地上执教十多年,海大的藏书状况也早已今非昔比,但他那股子对教学认真负责的精神却始终如一。他常常同时为研究生、本科生、成人培训班上课,先后讲授的本科生课程竟有10多门,但他视课堂如圣殿,从不敢稍有马虎。1998年9月他被广东省委高校工委和高教厅评为“南粤教坛新秀”。
文法学院的郭进文老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二十多年,每年都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1998-1999学年第一学期完成了12个班级560个课时的《邓小平理论》课教学。他与人合作的教学改革项目《以理论联系当代社会实践为核心的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获学校优秀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和省高教厅优秀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 2001年郭老师被评为“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
被戏称为“农民伯伯”的冯荣扬老师,脸上常常脱皮,只因他不论是在系里搞创收、搞科研,还是在社会上搞技术推广,都是头顶太阳脚踩泥。有人问他这么辛苦为了啥,他说,自己的工作是辛苦些,但是干了林果这一行就是要与泥土打交道的,与农民打交道的,否则教学成了“黑板上种田”,科研成了“无源之水”,都行不通的。1999年冯老师获“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 称号。
水产学院的邓尚贵老师课堂内容丰富生动、信息量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几年来在没有给出复习提纲的情况下,学生各门课程平均考试成绩为75―88分。在指导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过程中,他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因而学生的论文水平较高,有多篇毕业论文发表于国内的权威学术杂志。 教书与育人是分不开的。邓老师常利用课余时间和指导毕业论文的时间,与同学们广泛接触,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食工95班的刘证、王飞燕两位同学,因迷上电脑而无心专业学习,一度濒临退学。邓老师得知情况后,对他们热情鼓励、耐心劝喻,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专业学习与业余爱好的关系。最后,两位同学顺利完成了学业,毕业论文也达到了较高水平。1999年邓老师被授予“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称号。
林北?老师因材施教,增加生物化学实验室即时评分项目,改革实验内容,突出生物化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验技能。1999年6月教育部专家组对学校进行教学评价时,抽查了他任教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96级《生物化学》的考试卷、标准答案和学生考试成绩分析,被认为是全校抽查课程中最好的一门。林老师于同年获“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称号。
被评为广东省2001年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的刘锋老师每年都超额完成工作量,年平均计划学时达440学时。他凭借曾在工厂从事机械产品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的经验,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将枯燥、抽象的内容讲得异常生动、具体, 2001年获学院讲课比赛一等奖。他参加的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获湛江海洋大学2001年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科技园地竞风流
章超桦老师留学日本八年,回来后以赤诚报国之心,投身学校的教学科研事业,成绩斐然。93年以来完成和正在主持的各类科研项目10多项;科研经费100多万元。共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SCI收录3篇;参编教材二部(共计20多万字);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20多次,其中国际会议3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市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湛江市第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广东省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各一项(均为第一作者)。 1997年9月被评为“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特等奖);1998年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1年6月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01年8月被评为广东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 2001年11月获广东省高等学校 “千百十工程”先进个人优秀奖;2002年6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贺新宇老师2001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业务工作能力,她积极从事科研活动,几年来,共主持湛江市课题1项,参加省级科研项目2项,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篇。主编26.6 万字的《基础会计学》教材,副主编《管理学原理》教材,参编《企业经营管理》教材各一部。
邓尚贵老师2000年出访西欧5国,参加过尤里卡亚洲经贸会、亚洲渔业论坛、香港国际专利博览会等国际学术会议,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等科研课题7项,进行科技咨询或参与成果转让5项次,在《Food Chemistry》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杂志发表研究论文25余篇,申报国家专利5项(其中2项已获授权),获得省部级等科技成果奖励6项次,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次,目前在研课题经费 15万余元。
冯荣扬老师任植保教研室主任期间,狠抓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建设,使《植物保护学》评为省级重点课程和校级重点课程。植保教研室多次被评为“先进教研室”。近年来,冯老师每次下乡讲课都要带回一些病虫害标本。为了这些标本,冯冯老师辛苦备尝。有次在树上采集标本一不小心摔了下来,造成脚部严重挫伤,半月之后方才痊愈。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他和植保教研室的老师们制作和收集了幻灯片1500多张,教学录像带5盒,液浸标本、镜框标本和玻片标本一大批,基本上解决了教学用标本问题。他所参与的“应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水稻稻瘟病等病虫害的水稻新品系(种)的研究”被列入国家 “八六三”计划项目之一。他发表在《昆虫知识》的论文《可可锤盲蝽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收录于《Agrindex》中。
社会服务有作为
章超桦老师的专业是食品加工,这些研究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了让人们餐桌上的食品更有营养,更有味道,更有保健效果,章老师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进行技术推广,向企业转让技术和进行技术指导,获技术转让费近50万,在产学研相结合方面作出了表率。
陈万灵老师经常到政府和企业,并深入农村和城市社区调研,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基金项目、地方政府政策咨询、企业经营决策咨询等各级各类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在国家级权威刊物、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这些科研成果在学术界、在政府部门和企业中广受好评,多项成果及建议被政府采纳。
冯荣扬老师在粤西的阳东县、高州市和遂溪县建立果基地3个,并长期对这些基地附近的果园进行技术指导,有时还亲自到这些县市的田头或果园讲课和技术演示,为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当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农学院有一个“植保公司”,是挂着学校牌子的集体承包单位,为了支持这一新生事物,冯老师常常抽空为公司在粤西各地推广植保新技术和新农药,此举扩大了我校在粤西各地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