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校园快讯

水产学院刘志刚教授为广东省海水种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作主题报告

时间:2020-11-02

编辑:金鑫

作者:张元

审核:邓岳文

来源:水产学院

浏览次数:

10月27日至29日,广东省海水种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惠州大亚湾举行。论坛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广东水产种业创新联盟、省海洋渔业试验中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广东水产学会联合主办,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助推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广东水产种业发展现状,为广东水产种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省农业农村厅领导、业内有关专家、企业代表130余人参加论坛。我校刘志刚教授受邀在会上作了“广东省贝类种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的主题报告。

刘志刚指出,2018年我国海水贝类养殖产量1444万吨,占海水养殖产量的71.09%,年产值逾千亿元;我省贝类养殖产量1895千吨,占海水养殖产量的59.8%。贝类养殖产量在全国和我省,均稳居海水养殖第一位,不但在海水养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而且在环境保护中具有净化水质和碳汇的重要生态地位。

刘志刚还指出,我省贝类种业存在严重的瓶颈问题,包括大宗养殖品种天然种苗奇缺限制产业发展、耐高盐品种缺乏影响养殖区向外海拓展、抗高温性能下降导致夏季大量死亡、种质退化严重威胁产业经济效益等。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刘志刚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包括推进近江牡蛎(香港牡蛎,广东生蚝)人工种苗生产、选育近江牡蛎耐高盐品种、选育华贵栉孔扇贝耐高温品种、加快墨西哥湾扇贝杂交新品系(刘志刚团队选育的“紫海墨”杂交选育新品系)推广,并提出广东生蚝的发展方向是开发不育的三倍体,向市场提供“四季肥”生蚝,解决夏季吃不到美味脆甜爽口的生蚝问题,促进产业升级换代。此外还需要加大对新品种的推广力度,把已有的新品种(系)推向市场,引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贝类种苗场规模化和规范化建设的进程,做到出苗必质检,从源头把控种苗质量;建设省级乃至国家级贝类良种场;推广贝类养殖良种良法;加强政府牵头与指导的作用,为水产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报告的最后,刘志刚呼吁各大企业积极投资贝类种业,创建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贝类良种场,引领产业提质增效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 广东省 湛江市 麻章区 海大路1号 邮编:524088   邮箱: xzb@gdou.edu.cn

电话: 0759-2383111、2383333(党政办)、2396115(本科招生)、2396172(就业)、2382451(成教招生)、2362175(非学历培训)、2396185(研究生招生)

教育收费咨询/投诉电话:0759-2383153,邮箱:cjgzbgs@gdou.edu.cn

Copyright © 版权所有:广东海洋大学  粤ICP备06058882号

粤公网安备 44081102000020号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

旧版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