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校园快讯

海洋与气象学院举办第十期海学论坛

时间:2020-11-03

编辑:金鑫

作者:陈媚霞

审核:陈法锦

来源:海洋与气象学院

浏览次数:

10月28日下午,海洋与气象学院举行了第十期海学论坛。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国良研究员、汕头大学海洋科学研究院陈兆云教授以及海洋与气象学院方杏芹教授作专题报告。论坛由学院副院长陈法锦主持,采用线上进行的方式,在校师生近百人参会

张国良研究员作了题为“海洋岩浆活动与深部碳循环”报告,介绍了地幔深部的碳储库的情况,通过对IODP航次在南海取得的岩心样品进行分析是发现,证实了地幔深部确实存在巨大的碳储库;同时研究发现该碳酸盐层中存在着较高含量的稀土元素,为今后稀土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一个潜在的载体。该研究为人们研究地球碳循环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对重新研究地球碳循环,以及评估人类活动对气候及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陈兆云教授作了题为“上升流与冲淡水动力的相互作用”报告,从卫星遥感浊度图像入手,发现夏季珠江冲淡水在南海北部的射流状结构,并以此为切入点,系统介绍了如何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冲淡水射流结构的形成机理及冲淡水与当地上升流的动力相互作用进行全方位剖析,厘清并重点强调了层结(斜压)效应在冲淡水-上升流耦合动力系统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方杏芹教授作了题为“凝神静气,扬帆启航 ---朝提高海洋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水平的方向努力”报告,回顾了多年来的一些科研工作,包括发表的主要期刊论文以及在国内外参与的主要研究项目。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对气候变化热点问题独到的研究视角,对台风数值模拟疑难问题的另辟蹊径,对大气动力系统可预报性的深入探讨,以及对多尺度系统理念的创新推广。她逐一展示了代表性论文中的亮点成果,并分享了个人如何注重在科研中培养系统性、交叉性、发散性、创新性、应用性思维,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最后她结合社会背景、学校要求和个人基础,介绍了未来在海洋气象灾害教学和科研中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会后,参与师生与三位主讲专家进行了热烈交流。海学论坛的成功举办开拓了我校师生的专业视野,对今后科研、学习以及学科发展具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专家简介:

张国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洋岩石学和地幔地球化学研究,包括:西太平洋边缘海盆成因和地幔地球化学、板块俯冲和岩浆活动有关的深部碳循环、西太平洋岛弧岩浆作用和演化、大洋板内火山成因的地球化学动力学等。

陈兆云,汕头大学海洋科学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近岸水动力学研究,聚焦上升流和冲淡水的典型物理现象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发现台湾海峡西北部上升流和珠江冲淡水新的分布形态,重点通过数值模拟探索其形成机制。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 广东省 湛江市 麻章区 海大路1号 邮编:524088   邮箱: xzb@gdou.edu.cn

电话: 0759-2383111、2383333(党政办)、2396115(本科招生)、2396172(就业)、2382451(成教招生)、2362175(非学历培训)、2396185(研究生招生)

教育收费咨询/投诉电话:0759-2383153,邮箱:cjgzbgs@gdou.edu.cn

Copyright © 版权所有:广东海洋大学  粤ICP备06058882号

粤公网安备 44081102000020号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

旧版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