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和家庭而言,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学校而言,就业工作是重中之重。对辅导员而言,学生的就业就是用心浇灌,期待花开的一刻。辅导员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扮演五种角色。
一是做学生思想的引导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的老师,日常工作中要坚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做好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就业指导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通过课堂教学互动、生涯规划指导、网络培训教育、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踏实做好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二是做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导者。学生上大学就意味着已经开始踏进了社会。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从学生大一入学时,就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学生的专业特征进行分析。要紧紧围绕大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密切配合学院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引起学生对未来职业方向的思考。譬如:在大一入学教育过程中融入职业价值观教育;在大二大三的职业认知、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职业体验中引导大学生把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信务实的职业素养作为基本的工作态度,把对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作为基本的价值追求;在大四求职阶段引导他们关注民生、民情,正确看待自己面对的“义”和“利”,在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成才观。
三是做就业信息的提供者。要重视就业信息的发布和传递。将互联网工具充分地利用起来,通过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对就业政策的宣传,增加一些就业信息的传播渠道,让学生通过平台能够获得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求职方法。同时,针对大学生和学校以及用人企业及时做好信息的沟通衔接,向学生积极准确的传达就业指导中心的相关招聘信息和政策方针,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现状,掌握就业信息动态,不断提高就业指导的质量和效果。
四是做学生心灵的陪伴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就业心理辅导。部分可能存在的生理和心理以及经济上困难的学生在就业期由于主客观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压抑的心理情绪,我们作为他们最亲近的老师,要义不容辞地给予重点的指导和关爱,为学生甚至是学生家长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养成积极面对困难的习惯。结合学生本人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平衡学生的心理状态,为学生平稳进入社会和工作呐喊助威,给他们最真挚的祝福和信任的力量。
五是做学生求职就业的教练员。“亦师亦友”是当前各种教育理论和实践提出的师生关系中最理想状态。“友”体现的是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95后、00后的学生追求平等,要求有一定的话语权。我们要以“友”的姿态倾听他们的声音,参与他们的讨论。通过长期的交流和沟通及管理服务,能更加深入详细的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指导,发挥“师”的作用,由此可以缩短与学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对自己产生强烈的信赖感,更加准确详细的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就业需求,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走出就业误区,提供各种求职技巧,凸显作为求职教练员的作用,助力学生毕业后实现顺利就业。
如何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的质量和效果。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从思想引领、顶层设计、跟踪服务等方面做好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和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是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指导能力。通过加强自我学习,才能更好培养学生求职能力。要注重基于社会环境的实践培养,基于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心理培养。在实践培养方面,作为辅导员的角色,应该结合当下的就业环境,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实践经验;在心理培养方面,应该注重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培训和就业心理帮扶,帮助学生提高就业力。
三是磨炼实践智慧。在与学生的教育交往中,善于发现和分析其在就业价值观念上的问题、善于利用实践智慧化解问题,纠正大学生价值取向上的偏差。以点面结合的方式,走进大学生的心灵世界,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职业能力与道德情操融合为与大学生对话交往的实践智慧,发挥影响力,增强与大学生心灵沟通的感染力,帮助其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真正成为大学生可亲、可敬、可信的辅导员。
当代大学生要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学生就业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负责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领导和同事的信任,也是对我的一项考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继续努力,虚心向各位同仁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工作水平,为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