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至19日,第二届国际食品动物大会(International Food Animal Conference, IFAC)在泰国曼谷举行。本次大会由泰国农业大学主办,旨在交流食品动物生产、农业与水产养殖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强调农业生物多样性、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对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推动碳中和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会议议题涵盖水产养殖与替代蛋白的可持续发展、鲶鱼可持续养殖的蓝色创新、家畜遗传与育种策略、动物育种与营养创新,以及伦理与动物福利等。来自泰国农业大学、东京海洋大学、匈牙利农业与生命科学大学、南洋理工大学、芹苴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32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吸引了百余位专家学者到场参与。
应大会组委会邀请,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田昌绪副教授于8月19日以线上形式参会,并作了题为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of the Hong Kong catfish (Clarias fuscus) and Insights into the Genetic Basis of Sex Determination的学术报告。报告系统展示了我校鱼类遗传育种与增养殖团队在胡子鲇基因组与性别决定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主要包括:构建胡子鲇多组学平台,鉴定性染色体并筛选出性别决定候选基因,开发特异性分子标记与表达探针;揭示等位基因多样化在驱动胡子鲇性别功能分化中的调控机制;建立性逆转模型,阐明外源激素诱导性逆转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模式。相关研究成果为胡子鲇性别控制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会议期间,田昌绪副教授还就鲶鱼遗传育种与绿色高效养殖等议题,与多国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通过此次参会与学术报告,我校展示了在水产学科遗传育种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进一步促进了与海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与务实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