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通知公告

转发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举办首届广东高校网络媒体展示节的通知

时间:2016-04-19

编辑:

作者:学生处

审核:

来源:学生处

浏览次数:

各单位、部门:

现将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举办首届广东高校网络媒体展示节的通知》(粤教思函〔2016〕号)转发给你们,请你们按照文件要求,于5月6日前积极发动学生征集展示节的6项活动作品,将电子版资料及表格发送至学生处邮箱gdoujyglk@163.com,数据过大不便发送时可将光盘(U盘)资料送到3号楼209室。联系人:王志,电话2383183,15119571606。

由学生处、团委负责对征集作品组织校内评比,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1000、800、300元,并遴选部分优秀作品推荐到首届广东高校网络媒体展示节进行展示。4月8日通知征集的“涂鸦校园”动画作品活动截止时间亦按本通知顺延至5月6日。

附件:1.省教育厅关于举办首届广东高校网络媒体展示节的通知

2.“微话校园”——网文作品展示活动方案

3.“微拍校园”——微视频作品展示活动方案

4.“涂鸦校园”——动画作品展示活动方案

5.“唱响校园”——校园网络音乐展示活动方案

6.“智慧校园”——APP软件设计展示活动方案

7.“互联网+校园”——新媒体平台展示活动方案

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处
2016年4月19日

附件1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举办首届广东高校网络媒体展示节的通知

 

各普通高校: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总结推广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经验,全面展示大学生优秀网络文化成果和高校新媒体平台,省教育厅决定举办首届广东高校网络媒体展示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意义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强化网络育人功能,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激发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创造力和活力,全方位、多视角展示广东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成果。

二、活动主题

唱响网络主旋律,传递青春正能量

三、展示内容

首届广东高校网络媒体展示节共设网文作品、微视频作品、动画作品、网络音乐、软件设计、新媒体平台等6项展示活动,包括:

(一)“微话校园”——网文作品展示活动;

(二)“微拍校园”——微视频作品展示活动;

(三)“涂鸦校园”——动画作品展示活动;

(四)“唱响校园”——校园网络音乐展示活动;

(五)“智慧校园”——APP软件设计展示活动;

(六)“互联网+校园”——新媒体平台展示活动;

各活动项目参展对象、成果要求及参展方法等详见附件。

四、工作要求

(一)各高校要高度重视本届高校网络媒体展示节,将展示活动作为总结、宣传和推广本校网络德育工作经验的重要抓手,精心组织,积极发动,做好报名推荐、审核选拔等工作,确保活动取得实效。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举办对应的网络文化作品比赛。

(二)各高校要加强工作统筹,结合网络媒体展示节系列活动,着眼建立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将线上活动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将展示活动与劳动节、青年节以及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的教育活动相结合,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丰富网络文化建设内容,引导支持学生创作优秀网络文化作品。

(三)展示活动各设立一、二、三等奖若干项,并遴选部分优秀成果进行现场展示。所有参展作品概不退稿。主办单位对获奖作品享有包括但不限于书籍、报刊、杂志、影视、网络等相关媒体出版、发表的著作使用权,对被采用的作品不再另行支付稿酬。网文作品、微视频作品、动画作品、网络音乐、软件设计等参展作品须为学生原创,且独立完成,明确无知识产权纠纷,严禁抄袭他人作品。

有关活动具体事项请与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或各活动项目承办单位联系。

 

广东省教育厅   
2016年4月14日  

 


附件2

“微话校园”——网文作品展示活动方案 

 

参展对象

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

二、参展数量

以学校为参赛单位。每校限报5篇网文作品,每人限报1篇,每校可配1名指导教师。不接受个人或团队自行报名。

三、作品要求

1.内容要求

作品须为2015年以来原创(即2015年1月1日至提交截止日前在网络上发表的作品),以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激发大学生网络创作热情,鼓励学生记录校园温馨时刻、书写青春感悟、分享成长印象,撰写体现正确价值导向,能引发情感共鸣,有吸引力、感染力的网络文章。内容积极健康向上,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提交作品之版权和著作权等相关事宜,由申报人负责。主办方与承办方拥有对参赛作品进行宣传推广、展览出版的权利。

2.格式要求

以文字为主,可包含图片元素。文字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200个单字,体裁不限;图片采用png或jpg格式,大小不超过2M。

四、报送要求

此项活动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承办。请各高校对参展作品审核,对作品的立场观点、原创性进行把关,将申报表(一式两份)于5月8日前以学校为单位报送。

“微话校园”——网文作品展示活动申报表

学校名称
 
作品
名称
 
网络链接
 
申报人
姓名
 
联系方式
 
院系专业
 
年  级
 
指导教师
姓名
 
联系方式
 
部门职务
 
职  称
 
 

 

附件3

“微拍校园”——微视频作品展示活动方案 

一、参展对象

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

二、参展数量

以学校为参赛单位。每校限报3部微视频作品,每部作品作者限6人以内,每部作品可配1名指导教师。不接受个人或团队自行报名。

三、作品要求

1.内容要求

作品分为公益广告、剧情片、纪录片等3种类型,鼓励大学生透过镜头,融合校园生活,呈现大学学习、生活中的精彩故事,拍摄展示青年学生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风貌,突出艺术性、思想性的视频作品。内容积极健康向上,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提交作品之版权和著作权等相关事宜,由申报人负责。主办方与承办方拥有对参赛作品进行宣传推广、展览出版的权利。

2.格式要求

作品须为MPEG、AVI、MOV或WMV格式,分辨率不小于1280×720像素。作品时长不超过15分钟,画面清晰,声音清楚,提倡标注字幕。

四、报送要求

此项活动由广州大学承办。请各高校对参展作品审核,对作品的立场观点、原创性进行把关,将参展材料包括申报表(一式两份)、作品光盘(一式一份)及5幅以上JPEG格式的截图或剧照于5月8日前以学校为单位报送。


“微拍校园”——微视频作品展示活动申报表
作品名称
 
学校名称
 
作品类别
(请在所选类别前划“√”,三选一)
1.()公益广告 2.()剧情片3.()纪录片
申报人
姓  名
 
联系方式
 
院系专业
 
年  级
 
指导教师
姓  名 
 
手  机
 
部门职务
 
职   称
 
其他成员
姓  名
院系专业
年   级
联系方式
 
 
 
 
 
 
 
 
 
 
 
 
 
 
 
 
 
 
 
 
(包括:创作背景、创作思路、创作目的和作品简介,限800字以内)
 

附件4

“涂鸦校园”——动画作品展示活动方案 

一、参展对象

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

二、参展数量

以学校为参赛单位。每校限报3部动漫作品,每部作品作者限6人以内,每部作品可配1名指导教师。不接受个人或团队自行报名。

三、作品要求

1.内容要求

作品鼓励大学生运用新技术,创作贴近师生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在思想融入、情景设计、表达演绎、剪辑制作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的动画作品。内容积极健康向上,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提交作品之版权和著作权等相关事宜,由申报人负责。主办方与承办方拥有对参赛作品进行宣传推广、展览出版的权利。

2.格式要求

作品须为MPEG、AVI、MOV、WMV或SWF格式,分辨率不小于1280×720像素。作品时长不超过15分钟,尽量采用H.264压缩编码标准进行封装,提倡标注字幕,动画素材须在视频片头注明引用出处。

四、报送要求

此项活动由广东海洋大学承办。请各高校对参展作品审核,对作品的立场观点、原创性进行把关,将参展材料包括申报表(一式两份)、作品光盘(一式一份)及5幅以上JPEG格式的截图于5月8日前以学校为单位报送。


“涂鸦校园”——动画作品展示活动申报表

作品名称
 
学校名称
 
申报人
姓名
 
联系方式
 
院系专业
 
年  级
 
地址邮编
 
指导教师
姓名
 
联系方式
 
部门职务
 
职  称
 
其他成员
姓名
院系专业
年  级
联系方式
 
 
 
 
 
 
 
 
 
 
 
 
 
 
 
 
 
 
 
 
作品创意
说明
(限500字以内)
 
 

 

附件5

“唱响校园”——校园网络音乐展示活动方案 

一、参展对象

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

二、参展数量

以学校为参赛单位。每校限报5部音乐作品,每部作品作者限6人以内,每部作品可配1名指导教师。不接受个人或团队自行报名。

三、作品要求

1.内容要求

作品须为2015年以来原创(即2015年1月1日至提交截止日前在网络上发表的作品),激励大学生展现自我、释放光彩,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鼓励大学生创作、唱响具有广东地域文化、反映当代校园生活、体现大学精神的优秀校园网络音乐。内容简洁朴实、清新爽朗、积极向上、充满活力,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作品种类不限,可以是通俗、美声或民族类歌曲,必须是学生自行创作的原创歌曲;独唱、重唱、合唱歌曲均可。鼓励创作粤语歌曲以及反映岭南特色文化和大学生校园生活的作品。演唱者必须是学生;未经商业演出的学生原创作品均可推荐。

提交作品之版权和著作权等相关事宜,由申报人负责。主办方与承办方拥有对参赛作品进行宣传推广、展览出版的权利。

2.格式要求

作品可录制成视频光碟和音频光碟,视频格式为MP4,只能正面、不间断、不转换、不剪接镜头方式录制,视频中不能出现参赛单位名称的文字和解说;音频作品格式为MP3,不能有含参赛单位名称语音解说。

四、报送要求

此项活动由星海音乐学院承办。请各高校对参展作品审核,对作品的立场观点、原创性进行把关,将参展材料包括申报表和五线谱或简谱版作品稿(一式两份)、作品光盘(一式一份)及于5月8日前以学校为单位报送。

“唱响校园”——校园网络音乐展示活动申报表

作品名称
 
学校名称
 
作品信息
类  别
(请在所选类别前划“√”,限三选一)
1.()通俗类()美声 ()民族类
2.()独唱()重唱()合唱
网络链接
(申报人提供)
申报人
姓  名
 
联系方式
 
院系专业
 
年  级
 
地址邮编
 
指导教师
姓  名
 
联系方式
 
部门职务
 
职  称
 
其他成员
姓  名
院系专业
年  级
联系方式
 
 
 
 
 
 
 
 
 
 
 
 
 
 
 
 
 
 
 
 
(限300字以内)
 
 

附件6

“智慧校园”——APP软件设计展示活动方案 

一、参展对象

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

二、参展数量

以学校为参赛单位。每校限报5个APP作品,每部作品作者限6人以内,每部作品可配1名指导教师。不接受个人或团队自行报名。

三、作品要求

1.内容要求

作品激发大学生对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的兴趣以及创业热情,围绕校园学习、生活、办公、娱乐,开发思路新颖、内容独创的APP软件,展现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智慧校园的建设。APP软件可包括学习助手类、生活服务类、运动休闲类、就业工作类、电子商务类等5种类型,内容积极健康向上,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提交作品之版权和著作权等相关事宜,由申报人负责。主办方与承办方拥有对参赛作品进行宣传推广、展览出版的权利。

2.格式要求

APP软件须是终面向用户可以运行的安装包或可执行文件,大小不超过30M。

3.开发要求:

(1)平板:基于Android系统(4.0及以上),平板电脑参考屏幕为8寸,分辨率为1024x768;

(2)手机:兼容Android 4.0以上的版本,需要支持的分辨率包括MDPI,HDPI;

四、报送要求

此项活动由华南农业大学承办。请各高校对参展作品审核,对作品的立场观点、原创性进行把关,将参展材料包括申报表和所有源文件、程序源代码(一式两份)、作品光盘(一式一份)及于5月8日前以学校为单位报送。


“智慧校园”——APP软件设计展示活动申报表

作品名称
 
学校名称
 
作品类别
(请在所选类别前划“√”,限五选一)
()学习助手类()生活服务类 ()运动休闲类()就业工作类()电子商务类
申报人
姓  名
 
联系方式
 
院系专业
 
年  级
 
地址邮编
 
指导教师
 
 
联系方式
 
部门职务
 
职  称
 
其他成员
姓  名
院系专业
年  级
联系方式
 
 
 
 
 
 
 
 
 
 
 
 
 
 
 
 
 
 
 
 
(包括作品的详细说明、名称、主题内容、设计思想、设计技巧、功能等,限500字以内)
 
 

附件7

“互联网+校园”——新媒体平台展示活动方案 

一、参展单位

以学校为参展单位,每个学校限报3个新媒体平台。不接受个人或团队自行报名。

二、平台要求

鼓励高校开辟“互联网+”新模式,转变工作方式和风格,贴近师生,利用新媒体的资源优势和应用特点,打造系列具有教育性、服务型、公益性、舆论引导和文化引用功能的新媒体平台。

新媒体平台可以是微信平台、校园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各种类型的新媒体应用平台。内容可以包括“互联网+思想引领”、 “互联网+舆论宣传”、“互联网+网上教学”、“互联网+学生服务 ”、“互联网+特色活动 ”、“互联网+公益帮扶”、“互联网+就业创业”等7种功能。

三、报送要求

此项活动由广东财经大学承办。各高校须提供佐证平台网络影响力的材料(包括网页截图和转发、评论和引用量等),将佐证材料和申报表(一式两份)于5月8日前以学校为单位报送。

 

“互联网+校园”——新媒体平台展示活动申报表
作品名称
 
学校名称
 
作品信息
   
(请在所选类别前划“√”)
1.()微信平台()校园网站()手机客户端()其他
2.()互联网+思想引领 ()互联网+舆论宣传 ()互联网+网上教学 ()互联网+学生服务 ()互联网+特色活动 ()互联网+公益帮扶 ()互联网+就业创业
网络链接
 
阅 读 量
 
评论量
 
申报人
姓   名
 
手  机
 
部门职务
 
职  称
 
(限500字以内)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 广东省 湛江市 麻章区 海大路1号 邮编:524088   邮箱: xzb@gdou.edu.cn

电话: 0759-2383111、2383333(党政办)、2396115(本科招生)、2396172(就业)、2382451(成教招生)、2362175(非学历培训)、2396185(研究生招生)

教育收费咨询/投诉电话:0759-2383153,邮箱:cjgzbgs@gdou.edu.cn

Copyright © 版权所有:广东海洋大学  粤ICP备06058882号

粤公网安备 44081102000020号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

旧版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