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东海洋大学商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活动 > 正文
师生活动

    师生活动

    商学院干部师生撰写两会反响报告

    时间:2025-03-07 15:40:45  作者:司徒权锋  审核人:植秀成  编辑:sxy  点击: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再次为国家发展擘画蓝图,为民生福祉注入新动能。作为新时代海大干部、教师及青年学子,关注国事、心系发展既是我们的责任担当,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商学院党总支书记植秀成,教师骆彦君、张义为,学生欧春兰等师生怀着炽热的家国情怀,通过深入学习两会精神,结合自身视角,撰写了具有思想深度的反响稿件。这些文字既展现了商学院干部及师生对国家发展的深刻思考,也折射出商学院师生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使命意识。现精选辑录,以飨读者,期待以此激发更多青年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新时代征程中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筑牢思政教育主阵地

    商学院党总支书记 植秀成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有感触,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引领思政教育,筑牢思政教育主阵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能力。我们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有关要求,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贡献基层力量!

    擎画教育强国新蓝图:以使命担当筑牢立德树人根基

    商学院教师 骆彦君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价值观的塑造和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成为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使命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会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创新教育方法,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贯彻两会精神,助力教育强国和强省建设——一名高校教师的体会与思考

    商学院教师 张义为

    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化产学研融合、加速高校成果转化,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作为高校教师,三点体会尤为深刻:其一,产学研融合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路径,高校需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持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其二,应健全成果转化机制,强化校企协同创新,推动科研服务实体经济,同时引导学生参与技术推广,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能力;其三,高校教师应主动优化学科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将前沿知识融入课程体系,培养兼具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将以教学改革与科研反哺教学双轮驱动,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教育强省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勇担时代使命,青春献力教育强国

    国企4211班 欧春兰

    对于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到的不少关于教育领域的战略部署,让我看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望。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省,我们青年一代责无旁贷。

    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一是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昂扬姿态,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二是要珍惜韶华,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积极参与科研创新,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三是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积极参与支教、志愿服务等活动,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贡献青春力量,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青年的精彩篇章,为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省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经济学视角看教育惠民:筑牢人力资本根基 赋能高质量发展
    ——一名经济学大二学生的两会教育政策观察

    经济4231班 高贾凡

    2025年全国两会闭幕之际,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投入占GDP比重提升至4.3%”的数据让我深受触动。作为经济学专业学生,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人力资本积累的核心动力。报告将教育置于“服务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通过免费学前教育、职教改革等举措优化资源配置,这正是经济学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生动实践。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我在浙江省调研案例中发现经济学逻辑:该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建立学前教育兜底机制,使农村家庭年均育儿成本下降42%,显著提升生育意愿。这印证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克曼的理论——早期教育投入的边际回报率最高。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覆盖率92%”的数据,更凸显出教育作为“社会流动引擎”的功能,有效缓解城乡人力资本差异带来的马太效应。

    报告中“新增50个现代产业学院”的规划让我联想到广东的实践。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共建的智能家电学院通过“订单培养”模式,使学生就业起薪较传统专业提高28%,企业研发成本降低15%。这种“教育-产业”正反馈机制,恰如内生增长理论中“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协同驱动发展”的模型。10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学科,让我看到知识生产的市场导向。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研究表明,战略性学科毕业生薪酬溢价达35%,其创新成果可提升产业链附加值。这启示我们:教育供给侧改革必须精准对接“卡脖子”领域,而经济学中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正是“双一流”学科动态调整机制的理论支撑。  

    站在经济学视角,教育强国的本质是通过制度设计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我将以“成本-收益分析”工具研究教育政策绩效,用“博弈论”思维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让专业知识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力量。

    “三位一体推进教育现代化:以师资建设、数字赋能、国际视野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数会4221班 陈雯莉

    教师是教育的基石,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与塑造者。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通过优化教师待遇、完善职业发展通道、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我们能够进一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未来,应继续深化教师评价机制改革,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尊敬的职业”。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智慧校园建设、在线教育普及、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等创新实践,正在深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为教育信息化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应进一步推动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生态,助力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国际化是提升中国教育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政策支持。通过深化中外合作办学、优化留学生教育、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我们能够不断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教育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质量标准对接等挑战。未来,需在开放中坚守中国特色,在交流中彰显中国智慧,推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破局立新·青年担当:响应两会的成长跃迁

    滨旅4211班 陈基丽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从学前教育的普及普惠,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再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育公平持续提升,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在今年两会中,政府报告中提出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政府工作报告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让我深感振奋。

    全国人大代表张福锁建议大学场景应贴合“主战场”,即高等教育要贴近现实需求。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引擎,其价值实现必须深度嵌入社会发展"主战场"。在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变革加速共振的新时代,大学教育亟需突破传统课堂的物理边界,构建“现实问题牵引-理论知识重构-实践能力生成”的螺旋上升体系。必须强调从课堂走出来,走进现实场景,将理论结合实践真正做到将知识内化为能力,提升知识转化效率。大学教育应是通过实践场域培养具有现实洞察力的思想者,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面向社会发展实际需要,提升大学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在高等教育贴近现实需要的转型浪潮中,既是改革的受益者,更是主动参与者。面对知识快速迭代和职业场景剧变的挑战,需要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问题驱动型学习者”,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让知识走出课堂,走进现实,走到一线,努力提升应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以青春之我投身教育强国建设—— 聚焦全国两会

    会计ACCA4211班 何汝彤

    2025 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制定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我们青年人的成长指明方向。作为广东海洋大学会计学专业学生,我深感教育改革春风拂面,使命担当愈发清晰。

    建设教育强国,需培育创新人才。在新华网的两会现场速递中提到: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院早也紧跟时代,开设前沿专业方向,将时代的浪潮融入到教育之中,如开设大数据与会计的专业方向,在实训课程上融入智能财会等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领悟到会计与人工智能融合的趋势与意义。我们应敏锐洞察,拥抱新兴事物,学习新知识,成长为创新人才。

    青春应与时代同频。政府工作报告提及 “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其中一个重要发力点是建立和畅通城乡人才对口支援、合作交流机制。让我想起学校每年发起的“三下乡”和“返家乡”社会实践。在大二的时候,我随同团队去到社区,为孩子们开启了暑期夏令营活动,富教于乐,在基础教学之外,开展学校海洋蓝色文化与革命红色文化的特色课程,将青春教育力量切实扎根在乡村土壤之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新时代青年应心怀家国,用知识服务社会,实现价值。

    站在 “十四五”规划 收官节点,我深知教育强国建设需要青年努力。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夯实专业,提升数字化素养,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找准定位,用奋斗书写精彩答卷,贡献青春力量。

    以教育之力,筑国家之强:两会精神下的教育新程

    经济4221班 梁凯琪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国两会的春风里,政府工作报告为教育领域指明了新方向,吹响了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省的集结号。

    回顾过往,教育领域改革发展成就斐然。高校在科研前沿勇攀高峰,为国家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大批技能人才,撑起产业发展脊梁。这些成就,是教育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大局的生动实践,为建设教育强国筑牢根基。

    如今,新质生产力浪潮汹涌,人工智能教育蓬勃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为教育变革带来新机遇。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积极拥抱科技变革,将人工智能融入学习与实践。借助智能教育资源平台,探索个性化学习路径,提升学习效率;参与人工智能项目实践,培养创新思维与技能,为未来投身科技前沿做好准备。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基层教育实践,助力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参与科技创新项目,为解决“卡脖子”问题贡献智慧;投身乡村振兴、社区服务,以教育之力促进社会进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中,我们愿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书写新时代教育的壮丽篇章,让教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最坚实的基石。

    两会引领,砥砺前行

    经济4234班 粟颖欣

    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成就令人振奋。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坚定决心和务实举措。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教育公平迈出坚实步伐。特别是“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作为商学院的学生,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基石,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目标,为我指明了奋斗方向。

    报告中强调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正是未来职业发展的关键路径。我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努力提升专业素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优秀大学生的一份子,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为建设教育强省、教育强国贡献青春力量,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两会领航,奔赴教育强国新征程

    工商4242班 倪誉恩

    2025年全国两会顺利召开,政府工作报告里对教育领域的规划,让我们深受启发,动力满满。

    过去一年,我国教育改革成果显著。教育数字化转型有重大进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度持续提升,义务教育迈向优质均衡,职业教育国际化加速,产教融合不断深化,为社会培养了众多专业人才。中国教育紧扣“高质量发展”,通过法治化、数字化、国际化等改革,构建起更优质开放的教育环境。

    两会为教育事业指明了新方向。高校在服务国家发展中责任重大,要紧跟国家战略,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为国家项目和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持。教师要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将思政融入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作为大学生,我们更要树立远大志向,认真钻研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综合能力,为建设强国积累实力。

    未来,我们会用实际行动践行两会精神,为实现教育强国、教育强省的目标贡献力量,在教育新征程上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


    Copyright ©版权所有:广东海洋大学商学院
    地址: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罗琴路1号
    粤ICP备06058882号
    • 商学院招生咨询群

    邮政编码:529500
    邮箱:gbs@gdo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