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招生信息

广东海洋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

作者:聂小武  编辑:王怡诗  审核人:师文庆  时间:2025-09-24 10:22:22  浏览:

科目代码:840

科目名称:材料科学基础

1、考查目标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材料的微观结构、晶体缺陷、材料的凝固及固态相变、变形与断裂及固体材料的电子结构与物理性能等。要求考生注重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制备工艺和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研究材料的共性规律,为研究生阶段学习后续专业课程、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能够解决材料与化工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

2、考试内容:

第一章 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原子的电子分布;元素周期表及性能的周期性变化;最低能量原理; 一次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二次键(范德瓦尔斯键,氢键); 混合键(一次键混合,一次键与二次键混合);结合键的本质及原子间距;结合键对材料力学及物理性能的影响;晶体与非晶体及其性能的主要差别;原子排列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材料中的晶体结构

基元的特性;表征晶胞形状的六个参量;选取晶胞的一般原则;14种布拉菲点阵;7个晶系;确定晶向指数的方法;确定晶面指数的方法;确定六方晶系Miller- Bravais晶面指数的方法;确定六方晶系Miller- Bravais晶向指数的方法;晶带及晶带定理;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的原子排列、原子最密排面和最密排方向、一个晶胞中的原子数、原子的配位数、点阵常数、致密度、原子间隙、原子堆垛方式;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的原子排列、原子最密排面和最密排方向、一个晶胞中的原子数、原子的配位数、点阵常数、致密度、原子间隙;密排六方晶体结构的原子排列、原子最密排面和最密排方向、面间距、一个晶胞中的原子数、原子的配位数、点阵常数、致密度、原子间隙、原子堆垛方式;晶体的多晶型性;晶体的原子半径;离子晶体的主要特点;离子配位数;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的定义及形状;离子晶体的结构规则(鲍林规则);离子晶体的典型结构:NaCl晶型,CsCl晶型,立方ZnS (闪锌矿)晶型,六方ZnS (纤锌矿) 晶型,CaF2(萤石)晶型,TiO2(金红石)晶型,Al2O3(刚玉)晶型;共价晶体的主要特点;共价晶体的典型结构:金刚石晶型,SiO2(AB2)晶型

第三章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

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高分子材料的合成;高分子链的化学组成; 结构单元的键接方式和构型;高分子材料的几何形状;高分子链的构象及柔顺性;影响高分子链柔顺性的主要因素;晶态聚合物的结构;非晶态聚合物的结构;聚合物的结晶度与玻璃化温度;高分子材料的主要性能特点;高分子材料性能与结构的关系;改变高分子材料性能的途径。

第四章 晶体缺陷

晶体缺陷的类型;点缺陷的类型;点缺陷的平衡浓度;过饱和点缺陷的产生;点缺陷与材料行为;位错学说的产生;位错的基本类型;用柏氏回路确定位错的柏氏矢量;柏氏矢量与位错线的关系;柏氏矢量的定义;柏氏矢量的表示方法;柏氏矢量的特性;实验观察位错的方法;位错的密度;位错密度与晶体强度的关系;判定位错线运动方向的右手定则;位错的滑移运动(刃位错,螺位错,混合型位错环);刃位错的攀移运动;螺位错的交滑移运动;应力和应变分析;螺位错应力场公式的推导;螺位错应力场公式的表达式(圆柱坐标系中);螺位错应力场的特点;刃位错应力场公式的表达式(直角坐标系中);螺位错应力场的特点;单位长度位错应变能的推导(包括螺位错、刃位错);单位长度位错应变能的公式(包括螺位错、刃位错、混合位错);Petch-Koehler公式及其应用;外加应力对位错的作用力;两平行螺位错间的互作用力;同一滑移面内两平行刃位错间的互作用力;平行螺位错与刃位错间的互作用力;平行滑移面内两平行刃位错间的互作用力;位错与溶质原子的弹性互作用;位错与溶质原子的静电互作用;位错与溶质原子的化学互作用;位错的线张力;使两端固定的位错段弯曲的切应力与曲率半径的关系式;位错运动的点阵阻力;晶体表面对位错的作用力;全位错及单位位错;金属晶体结构常见单位位错的柏氏矢量;堆垛层错及层错能;面心立方晶体中常见的不全位错;不全位错与层错的关系;位错反应的条件;扩展位错平衡宽度的计算;层错能对扩展位错平衡宽度的影响;小角度晶界的构造(对称倾斜晶界,扭转晶界);晶界能与位向差的关系;晶体表面原子结合的特点;晶体的表面能及其与晶界能的关系;晶体的表面形貌与原子面的关系;晶体的表面能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吸附现象及其特点;表面吸附的种类、特点、及其作用;晶界内吸附的现象、原因、及其作用;润湿行为及其与界面张力的关系;润湿行为对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润湿行为在炼钢、钎焊、粉末液相烧结、铸造孕育处理方面的应用;三岔晶界的平衡及晶粒的稳定形状;相界能与第二相形状及大小的自发变化。

第五章 材料的相结构及相图

间隙固溶体及影响固溶度的因素;置换固溶体及影响固溶度的因素;陶瓷材料中的固溶方式;固溶体中溶质原子的偏聚与有序;有序固溶体的形成条件及其性能变化;正常价化合物的形成条件及其晶体结构和结合键;电子化合物的形成条件及其晶体结构和结合键;间隙相的形成条件及其晶体结构;间隙化合物的形成条件及其晶体结构;用热分析法测定相图的基本方法(以Cu-Ni相图为例);相律及自由度;二元匀晶相图;固溶体的平衡结晶;杠杆定理;固溶体的不平衡结晶;二元共晶系典型合金的平衡结晶;二元共晶系合金的不平衡结晶及其组织;二元包晶系典型合金的平衡结晶;二元包晶系合金的不平衡结晶及其组织;二元共析相图,二元熔晶相图,二元偏晶相图,二元包析相图;形成稳定化合物的二元相图,形成不稳定化合物的二元相图;由相图判断材料的力学和物理性能;由相图判断材料的工艺(铸造,焊接,压力加工,切削加工)性能;复杂相图的分析方法;复杂相图(Cu-Sn,ZrO2-SiO2)的分析;铁-碳合金的组元(纯铁,石墨,Fe3C)分析;Fe-Fe3C相图分析;典型铁-碳合金平衡结晶过程分析;碳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影响;碳对铁-碳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碳对铁-碳合金流动性的影响;碳对铁-碳合金可锻性的影响;钢中的常存杂质元素及其对性能的影响;钢的分类、牌号及用途;固溶体的自由能-成分曲线;克劳修斯-克莱普隆方程及其应用;溶体中组元化学位的确定方法;多相平衡的条件;二元系统的相平衡;由吉布斯自由能-成分曲线推测(匀晶、共晶、包晶、具有调幅分解的)相图;三元相图的成分表示方法(等边三角形法,等腰三角形法,直角三角形法);三元匀晶相图:空间构造,等温截面,平衡结晶过程,变温截面;三元系中的两相平衡:平衡条件,两相区的空间形状,水平截面中的两相区,垂直截面中的两相区;三元系中的三相平衡:平衡条件,三相区的空间形状,水平截面中的三相区及重心法则,三相区的相转变类型,垂直截面中的三相区;三元系中的四相平衡:平衡条件,四相区的形状及反应类型,垂直截面中的四相区,液相面投影图中的四相反应;三元系中的相区接触;空间构造,平衡结晶过程分析,等温截面,液相面投影图,全投影图,垂直截面;液相完全互溶固相完全不互溶具有四相共晶反应三元相图。

第六章 材料的凝固与气相沉积

液体的结构特点;结晶的一般过程;过冷现象及过冷度;结晶的驱动力及必要条件;均匀形核的临界晶核半径及临界形核功;非均匀形核的临界晶核半径及临界形核功;晶核长大的驱动力及必要条件;固/液界面的微观构造及其对晶核长大方式的影响;平衡凝固的特征;正常凝固方程的推导;正常凝固方程及其运用;稳态凝固方程的推导;成分过冷的概念;成分过冷的临界条件;成分过冷对固/液界面形貌的影响;成分过冷对固溶体生长形态的影响;成分过冷对合金铸造性能的影响;共晶体形态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共晶体的形核机制及生长机制;先共晶相形态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铸锭的凝固组织及偏析;连续铸造的组织及熔化焊的组织;凝固法在材料制备技术中的应用(区域提纯,制备单晶、金属玻璃,定向凝固)。

第七章 扩散与固态相变

扩散第一定律;扩散第二方程;扩散第二方程的误差函数通解;利用初始条件或边界条件求解扩散第二方程的特解;无限长扩散偶中的浓度分布;半无限长扩散偶中的浓度分布(渗碳方程,脱碳方程);扩散的微观机制(间隙机制,空位机制);扩散系数的微观表达式;间隙原子在立方晶系(简单立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中的扩散系数;互扩散及互扩散系数;间隙扩散和空位扩散的扩散激活能;扩散激活能与扩散系数的关系表达式;扩散激活能的实验测定原理;扩散的驱动力及上坡扩散和下坡扩散;反应扩散及其特点;各种因素(温度,原子键力,晶体结构,固溶体类型与浓度,晶体缺陷)对扩散的影响。

第八章 材料的变形与断裂

金属典型拉伸曲线及其三个阶段;弹性变形的主要特点;弹性模量的物理意义;晶体滑移及其观察方法;晶体滑移的机制;晶体的常见滑移系;孪生变形及其机制;影响孪生变形的因素;孪生的观察;晶体滑移与孪生变形的比较;孪生在塑性变形中的作用;作用在滑移系上的分切应力的计算;确定始滑移系的两种方法;施密特定律;夹头固定情况下晶体转动的规律及原因;晶体滑移的种类(单滑移,多滑移,交滑移);单晶体表面滑移线方向的确定;多晶体变形的特点;霍尔-珮奇公式;细晶强化及其位错机理;形变强化及其位错机理;位错增殖的三种机制;单晶体的典型应力-应变曲线及位向的影响;单晶体流变应力与位错密度的关系;形变强化的工程意义;固溶强化及其强化机理;影响固溶强化的主要因素;退火态低碳钢屈服的特点及其位错理论解释;退火态低碳钢的应变时效现象、原因及工程应用;可变形第二相微粒的强化机理——切过机制;不可变形第二相微粒的强化机理——绕过机制;铝合金的时效序列及时效强化机理;冷变形金属的组织和性能变化;金属的理论断裂强度和实际断裂强度及二者明显不同的原因;格雷菲斯理论;冷变形金属加热时的组织和性能变化;回复的驱动力及回复的机制;回复动力学;再结晶的驱动力及再结晶形核;再结晶动力学;影响再结晶的因素;再结晶后晶粒长大的驱动力及长大方式;二次再结晶现象和原因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金属热变形及其过程;金属热变形的组织和性能变化;金属的蠕变现象及机理;金属的超塑性及应变速率敏感指数;超塑变形机制及实现超塑性的条件;陶瓷晶体变形的特点及其原因;热塑性塑料变形的特点;热固性塑料变形的特点。

第九章 固体材料的电子结构与物理性能

能带的形成;金属(碱金属,贵金属,碱土金属,过渡族金属)的能带结构与导电性;费米分布函数;温度对费米分布的影响;费米能的意义;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能带结构及导电性的比较;本征半导体的特性;掺杂半导体的特性;化合物半导体;原子的磁矩;抗磁体、顺磁体和铁磁体;磁化曲线与磁畴结构;软磁材料和硬磁材料;温度对磁性的影响及居里温度;光子的能量及光的吸收与透射;材料的反光与发光(荧光,磷光,激光);摩尔热容及其特性;材料热膨胀的原因及熔点的影响;材料(金属,陶瓷和绝缘体,半导体)的导热性能;形状记忆效应及其原理简介;常用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应用举例。

3、考试基本题型

主要题型可能有:名词解释、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填空题、简答题或论述题,试卷卷面满分为150分。

4、参考书目

石德珂、王红洁.材料科学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202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