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科技之星”刘平山的采访约在晚上。那晚,细雨、大风,他就这样带着灿烂、纯净的笑容,闲庭信步般地向记者走来。刘平山,信息学院09级电子系学生,目前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之《智能家居一体化核心管理系统》并担任项目负责人,2011年参加第六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并获华南赛区二等奖,2010年参加广东海洋大学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三等奖。拥有这般荣誉的他,在成功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小时候的刘平山是个调皮的孩子,常常做一些捣蛋的事情。“记得有一次去水库游泳,看见对面的桔子熟了,就游过去偷摘。不过运气不太好,第一次偷就被抓了。”刘平山说到这里,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过,好动的小平山也有安静的时候,“大概5、6岁的年纪,那时我就爱趴在桌子上看爸爸修电器。当时觉得好神奇,明明是坏的,怎么一下子就又能用了。”
好奇心培养出兴趣,稍稍长大的刘平山就偷偷地拿哥哥初中的物理书看。弄不懂什么是理论,就根据书上画的电路图自己一一实践操作——拆了自家的收音机再将它完整地复原,“装回去后还能用,”刘平山很自豪。由于父母“散养式”的教育方针,小平山比其他孩子更加自由,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自己“特立独行”的想法。到了五六年级的时候,刘平山已经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有次偶然看到大人在池塘边用电棍击鱼,便萌生出自己制作一个升压器的想法。说做就做,刘平山根据成品,反复实践,制成了他生平第一个完整的作品。从此,刘平山在科技路上越走越远。
经过漫长的累积过程,刘平山终于到了开始展示自己才华的时候了。2011年3月,刘平山和另外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组队报名参加了第六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这次比赛根据车模检测路径方案不同分为电磁、光电与摄像头三个赛题组,刘平山队选了摄像头组,即车模通过采集赛道图像(一维、二维)进行路经检测。由于学校选送名额有限,校内竞争显得非常激烈。
“校内赛的时候真是一波三折,”刘平山感叹道。原来,比赛前三天,刘平山队伍的摄像头烧坏了。此时若上网买同样型号的摄像头,早已来不及,不得已,他们只好买其他型号的来代替。为此正式比赛的前一天晚上,他们熬夜改进那个替代的摄像头。出现这种意外,刘平山和他的队友已经不抱获得选送名额的希望了。“当时就想,反正我们才大二,明年还有机会。所以参赛的时候就淡定了。结果第二天比赛的时候,所有组的智能汽车都冲出了跑道,没能跑完全程。学校只好宣布隔一个星期再赛,这就意味着我们有足够的时候买到符合型号的摄像头。当时就楞了,没想到我们居然这么幸运。”刘平山谈到此处,激动得把袖子推到上臂。
刘平山表示,目前为止最满意的作品,是现在正在进行的《智能家居一体化核心管理系统》这个项目。该项目的创意源于生活,刘平山意识到现今科技为生活服务的比重越来越大,“智能家居”拥有广大的前景。他介绍道,《智能家居一体化核心管理系统》是一个理论体系,其核心理念是规定协议。他们通过规定协议,并加以实验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实时性。同时刘平山也希望通过推广这个项目,达到让社会成员共同遵守这个协议,使管理更加高效的目的。
对刘平山来说,宿舍就是半个实验室。对于这般痴迷科技的刘平山,他的舍友已经见怪不怪了。只是刘平山自己颇为遗憾,“可惜没能将舍友带动起来”。
追求卓越,成功才会追着你跑。如此热爱科技的刘平山,当然毫不犹豫地选择在这一领域继续探索。他说,他热爱科技创新,将来从事与科技创新相关的工作是他的理想。同时他认为参加工作和坚持理想并不矛盾。虽然个人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但是“兴趣促使理想的树立,理想让我们更好地工作。”
科技道路虽漫长、险阻,但这个坚定、虔诚地行走在科技途中的海大人,定会坚持不懈,迎着挑战,更上层楼。
(校报执行主编:陈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