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诞辰,承载着百年记忆的悄然启动;承载着百年记忆的精华浓缩,承载着百年记忆的零星感动。
忆往昔 难忘师生情
对恩师的记忆永远如松柏般青翠、鲜明。它将永远倒映在历史长河中,随时间的流逝而永恒。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难忘恩师,恩师难忘。
陈慕韫——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作为熊大仁先生的一名学生,她很自豪。一开始她就对我们讲述了熊先生留给她印象最深的一个小故事。在她读大一的时候,熊先生带着他们一班的学生到海边采集标本,到了晚上他们没有住招待所,也没有住在农家小院里,更没有像现在这样浪漫地在海边搭个帐篷,而是住进了一所小学里。到了晚上学生们都放学回家了,他们一班的同学,把课桌椅并在一块,男生一间教室,女生一间。就这样度过了一个特别的夜晚。陈教授回忆说:“当时熊先生与学生的关系非常融洽。他当时也和我们一样睡的是书桌。”熊先生作为德高望众的老师,也没有特例,开小灶。陈教授现在讲起这件往事时,依然眼睛笑着,嘴角上扬,一脸的温暖。
看昨日 传承师道风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知识的传承,教育的传承,精神的传承。
也许是受到熊先生的影响,陈教授的职业生涯也与“教师”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她大二的时候就转到了教育科。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熊大仁教授的影响,也有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她的影响。当问及在教育生涯中的趣事时,她微笑着回忆道,有次带着学生去实习面试,学生刚准备进去,陈教授把他叫住并让他等一等。原来这位学生的衬衣扣子没有扣好,陈教授又走过去一颗一颗地帮他扣好。后来,这位“纽扣学生”考上了陈教授所在学校的研究生。陈教授用母亲式的关爱对待每一个学生,用一言一行改变着每一个学生。她的这种爱生如子的师德风范也感动了所有学生。
托尔斯泰说,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 熊大仁先生是这样的完美教师,陶先生先生是这样的完美教师,陈教授同样也是这样的完美老师。他们传承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灵魂,教师这个职业所赋予的高尚灵魂。
俯今朝 风范励后人
陈教授现已离休20年了,但她仍十分关注当今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她听说有些大学生在大学里很注重人际交往,注意人脉的积累,而放松了专业学习,降低了要求。还有一些“读书好,不如人际好,女孩子学的好,不如嫁的好。”的流言。她觉得,这些都是不应该产生的思想。年轻人要有准确的定位,要有拼搏进取的精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其实靠的还是实力,女孩子更是要自立、自强。陈教授希望海大的教师们能像熊先生那样讲师德,教书与育人同样重要。而海大的学子们更要脚踏实地努力学习,争取更大的辉煌。
(后勤新闻主编:孙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