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上午,教务处处长高秀梅在校长办公会上传达了2月28日教育部召开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视频会议的精神。
此次会议,教育部部长周济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全面实施“质量工程”,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必须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把教学工作作为中心任务;必须坚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重点,下大力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强化实践教学为着力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坚持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优质资源建设;必须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让全体教师都积极参与到改革的实践中来。
他提出要扎实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对教学的精力投入和经费投入;二是强化管理,通过制度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三是深化教学改革,树立科学质量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创新培养模式和机制;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教授上讲台;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建设教学团队。
为了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后财政投入不足、教育不适应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等矛盾和问题,中央决定由财政投入25亿元全面启动面向全国700多所普通本科高校近1000万名本科生的 “质量工程”。为此,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1月22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还于2007年2月17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与上述文件配套。“质量工程”的内容包括:
――采取六大举措: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教学团队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
――建设七大系统:专业设置预测系统;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大学英语与网络教育网上考试系统;网络教育资源管理和质量监管系统;精品课程共享系统;立体化教材数字资源系统;终身学习服务系统。
――实现九大目标:信息化手段与技术在人才培养中广泛应用,改变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图书、实验设备等优质资源的全国共享;初步实现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的互动,建立专业设置预测系统;通过开展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对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用信息技术实施英语教学,4年后使60%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解决英语听说问题;推进各种科技和有益健康的体育协会、俱乐部活动,建设和谐校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建设一批教学团队,完善教授上讲台的政策机制;初步建立用于网络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打通普通本科教育和网络教育的课程体系;不断完善高校教学质量定期评估制度,改进评估手段和方法;通过对口支援,为西部高校培养师资和教学管理干部,促进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完成十个指标:资助15000名学生自主开展创新性试验;建设10000种高质量教材;30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000个特色专业点;资助3000名教师和管理干部开展对口支援交流;遴选100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50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0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00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奖励500名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高秀梅在传达会议精神后通报,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教务处已根据上述两个文件,拟出了我校《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的征求意见稿,预计正式文件很快可以出台。
(胡墨报道,宣传部4月10日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