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懋院士 梁兴有/摄
座谈会现场 梁兴有/摄
金秋十月,椰风送爽,24日下午,工程院院士徐大懋先生,步履稳健、精神健硕地走进霞山校区第一会议室,与校领导、工程学院院系负责人和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座谈。副校长陈泽球主持座谈会。
陈泽球副校长、工程学院孙明院长分别简要地向徐院士介绍了校、院的情况。徐院士认真听取介绍,并不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听到学校由三所院校合并成粤西规模最大的一所高校时,他说:“合并好,全国都这样,这是大趋势。”当听到师资力量及学生招生就业时,徐院士欣慰地笑着说:“你们的师资很不错,你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很棒。”
座谈会不设主题,采取漫谈的形式,大家畅所欲言。参加座谈会的领导和教师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和徐院士进行了广泛的沟通和交流。
在就专业建设进行交流时,徐院士说,改革开放后,学生的知识面宽了,就业面宽了,这就需要改变原有培养模式,相应地也要改变培养目标,不能雷同。他对我校提出的培养工程实用型人才表示赞赏,并建议学校根据省里的产业发展定好位,理论上不要跟名牌大学去争,要各走各的路。
当教师们就学生不愿学如热能等一些老专业请教徐院士时,徐院士风趣地说,老专业、传统专业经久耐用,像我就是学热能的,这个专业稳妥,就业率也高。他还希望大家认真把传统专业办好,为地方经济服务。
当有的教师问到我们现在有条件,但能否开办核电专业时,徐院士热忱高涨,他说,核电是清洁能源,成本又低,但目前核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仅占0.6%,需要加快步伐发展。广东电厂多,高校也多,但这方面培养的学生却不多,你们应该向这个方向发展。可以通过省里支持培养核电人才,为推进省里的核电事业贡献力量。他同时建议我校同其他学校合作,共同培养这方面人才。
徐院士一番高见,纵横论发展,座谈在在不知不觉中已近尾声。座谈会结束前,徐院士说,以后有机会再为海大大学生作一场学术报告,并表示:“有什么需要我做的,我一定尽力而为。”
徐大懋院士简介:
徐大懋(1935.10.17-)热力涡轮机和热能工程专家。安徽省当涂县人。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7年获清华大学工程博士学位。原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长期致力于热力涡轮机和热能工程的设计与研究。提出一系列新的设计概念和方法:如汽轮机长叶片气动设计准则,最佳余速分布,等转速模化,长叶片分类法,供热机组设计原则,“比焓差”法等,形成了先进的设计体系。主持开发的两排汽210MW汽轮机开拓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在国内全面替代了老产品;在引进型300MW和600MW汽轮机的国产化和优化过程中,解决了600MW汽轮机因推力过大而不能满发的难题,性能超过了引进技术;降低火电煤耗的汽机改造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9年调至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工作,对常规岛设备的技术问题和质量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7年徐大懋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