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玉春老师是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曾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荣誉称号。还没有采访前,我们想象申教授的科研成果那么多,他的办公室应是宽大明亮的,可是当我们来到申老师办公室的时候,却发现老师的办公室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大,也没我们想象的那般气派,更多的是简单与纯粹。一间两米多宽、六米多长的细长办公室,窗边一个书柜,一张简单的书桌外加一台电脑,这就申老师的办公室。而待人热情和蔼,声音清透洪亮是申老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教与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申老师被评选为2011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当记者问到在众多优秀老师中脱颖而出,是否有什么优势时,申老师自信地说到,“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我热爱教学科研工作,并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并从中获得乐趣”。
申玉春老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十分重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主动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他主讲的“鱼类增殖学”入选2009年广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主编的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鱼类增养殖学》获2011年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申老师在课堂上也有自己一套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教学方法。“教与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要以学生能听懂学会为主要的目的。”为此,他努力做好每一个细节。首先他会尽可能地把自己的学生的名字记住。“这样在上课与同学互动时,叫出他的名字,同学都会很感动、会积极思考。”申老师如是说。另一方面,申老师连下课的十分钟休息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和学生互动。“和同学聊一些他们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就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然后逐渐渗透到学习方面。”就是因为这样不同于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让很多学生在评论申老师时,都说老师的知识很渊博,上课很有趣。
课堂上申老师的教学方法别树一帜,带学生到外面养殖基地实习时也同样不例外。刚刚开始的时候,他不讲具体的方法,学生来到实验基地都很兴奋,开始按自己的想法去尝试,到恰当的时候申老师就讲出正确的方法和原理,同学们这时候才恍然大悟。这样一来学生对老师讲授的知识印象就会很深刻,就像小马过河一样,只有自己尝试过才知道河水的深浅。“现在年轻人的想法很多,他们的想法有时候能激发我的科研灵感。”
“好的技术,希望大家都来用”
如果把一名优秀的老师比作一只矫健的雄鹰的话,那么一双强而有力的翅膀就是它飞越一座座事业高峰最重要的依仗。而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来说,教学和科研无疑就是雄鹰的左右翅翼。无论缺少了哪一个,它都不能展翅翱翔。
申老师除了在教学上有很好的成绩外,在科研上的成就也相当耀眼。近年来主持和承担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十余项,完成的科研项目分别获国家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湛江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特别是他在研究鱼类、贝类和藻类对对虾养殖废弃物的利用效率,池塘养殖系统内种间关系和生态位的基础上,建立了“虾-鱼-贝-藻”区域化循环水养殖模式,获2011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这个循环水养殖模式在应用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位于坡头的一个旧养殖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效益一直不是很好,但在引进这一技术后,生产效益明显提高了。当记者得知老师正在为这项技术申请专利时,感到很疑惑。申老师笑着解释道:“农业技术方面和工业产品方面不一样,工业方面的产品一旦申请了专利,专利持有人就会把技术予以保密,需要企业取得专利持有人的允许才能把专利产品批量生产,这样专利持有人才能最大程度地获益。但农业方面的技术却是希望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好的技术,希望大家都来用,这样才能使之产生价值”。
申老师不断地在水产这个领域孜孜以求,不断探索。他现阶段的科研项目是流沙湾生态修复,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技术。这个技术,对振兴流沙湾“南珠”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由于珊瑚礁生态系统有着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所以研究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对海洋环境的改善也有着非凡的作用。
“我是越来越喜欢当老师”
“我那时候想,长大了一定不当老师。”如今已教书育人25载的申名师回忆起小时候的理想其实并不是当老师,而是觉得售货员是更令人羡慕的职业。“因为在那个年代物资缺乏,此外在农村除了农民接触到的就是老师和供销社售货员,“小时候的印象里老师这个工作非常的辛苦,和售货员相比工资也很低,这就是小时候的心态”,申老师笑着说。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丰富,心态也开始变化。上高中时,班主任老师渊博的知识,幽默风趣和富有激情的讲课,使申老师认识到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和神圣性,也梦想从事和班主任老师一样的职业。
当问到谁对个人的影响最大时,申老师说“指导我本科毕业论文的雷衍之教授对我影响最大”。“特别是雷老师严谨、细致、认真的做事作风一直影响着我,他认真细致的程度,甚至找一个学生谈话他都会列出一个提纲来。”申老师把往日自己老师的这种严谨治学的精神也贯彻到自己的教学当中,灌输给自己的学生。就是因为这样的精神灌输,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受益匪浅。
申老师大学毕业后,遵循国家的分配政策回到家乡内蒙古从事教育工作,实现了儿时的梦想,一干就是十年。在这期间他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又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对于水产养殖这个专业来说,广东有比内蒙更优越的机遇和外部环境,为了学到的知识能得到更好的运用,他不惜千里迢迢来到广东海洋大学工作。
年复一年,学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如今申老师已是桃李满天下。“我的学生,广东有,内蒙古也有。”说到这,申老师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满足。当记者问到现在对于老师这个职业的看法时,申老师不假思索便说道“我现在是越来越喜欢当老师,和学生在一起能被他们年轻跳动的心所感染,自己也变得越来越年轻。”
很多人能以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个世界,但老师却能让更多的人去改变世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自己的知识一点点地渗透给学生,武装学生的头脑,净化学生的灵魂。然后再由他的学生们去改变整个世界,这就是教师职业神圣的所在。而申老师从一开始没想过当老师到渐渐热爱当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他获得了学生的尊敬,也获得了很多科研成果,渐渐地他的人生已经和老师这一职业分不开了。
著名节目主持人何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做一件事能坚持半辈子,但我觉得挺好的。”相信申老师也一样,会一直在自己所钟爱的事业上坚持着,坚守着。我们也衷心地希望申老师能教育出更多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优秀学子!
(校报执行主编:陈志新)